在三国之中我们见过许多英雄人物其中不乏有经天纬地的英雄人物,也不乏有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能臣,但不管有多少这样的人物,他们都是需要有人教导出来的,不管是家族前人教导还是家族或者自己寻找老师教导自己的学业。
总之都是需要老师教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将历史以及治世之道学习得更加透彻,我们不否认有天才的存在,但能够只靠自己看书就能将所有看到的东西都融会贯通是极少数人,历史上大多数有名之人都是需要老师教的。
而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卢植就是一位三国时期十分有名的老师,他曾经教出一个半帝王,就算我们没有听过卢植这个人,卢植的两个学生却是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他们就是刘备和公孙瓒。
从卢植的两位学生我们可以看出卢植的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应该是不低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为何在死时连棺材板都不要?
一、名师卢植
卢植出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社会已经十分黑暗,对于当时的社会各阶层来说,应该只有掌握了权势的人才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像普通人以及平民百姓都能够感觉到社会的黑暗,所以才会有各种起义行动,全国各地才会有许多人造反。
卢植虽不能说出身名门,但其家族也是比较富裕的,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家族子弟求学,所以卢植在少时便已拜当时的大儒马融为师。
与很多人拜师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结交不同的朋友不同,卢植拜师只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老师马融家总是将书本拿在手中,无时无刻不在看书,马融属于当时朝中的外戚家族,所以家中能够拥有的书籍是普通家庭无法想象的,卢植借着这个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
但马家既然是外戚,那么除了拥有更多的书籍外,还有更加奢靡的生活,其家中经常有歌女奏乐舞蹈,不同于寻常人总是喜欢看上几眼甚至有可能沉迷其中。
卢植对于这些歌女舞女总是丝毫不关注,就像是家中没有这些人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得马融喜欢。
因为卢植在老师家中学习的种种表现,也因为老师对于他不同寻常的表现,很快他的名声就宣扬了出去,所以在他学成回到家乡后很快便收了几个弟子,其中便有刘皇叔刘备以及白马将军公孙瓒。
虽然刘备一开始只是一个落魄的皇族远亲,但其身上的皇族血脉也是不容普通人小视的,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皇族的老师,皇族在为家中子弟挑选老师时只会更加严格,所以可想卢植的资质。
据史书记载,卢植不仅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还有着不俗的武力,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所以他所在的州郡几次都想要将其招揽到朝中为官,但卢植都没有回应,直到被朝廷征为博士才正式进入官场。
在175年到177年的两年时间之中,卢植因各种原因不断进出官场,虽然他没有一直安安稳稳地在一个位置上做官许久,但皇帝却没有对他产生丝毫不满,之后还因为觉得将他安排去写书浪费了他的才能而将他升任为了侍中。
之后又升为尚书,可见其受皇帝的重视程度,而且他曾两次被朝廷安排去带兵镇压叛乱,这再一次印证了卢植文武双全的能力,这让他作为老师培养出刘备以及公孙瓒这样的人物在史书上毫无疑议。
卢植在东汉朝中一路为官,多次被任命重要职务,卢植也曾上朝廷几次上书过自己的意见,但都因为触及到上位者的利益而没有被采纳。
二、东汉名臣的成长历程
卢植在177年重新被召回朝廷做议郎一直到董卓把握朝政这期间一直在朝中担任官职,他先是在朝中担任文人官职,一直升到了尚书的位置,之后因为朝廷制度对于百姓多有不利,本来安居乐业的百姓几乎无法好好的生存下去。
因此在冀州钜鹿郡爆发了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有更加典型的几次农民起义之一的黄巾起义,虽然起义最初只有一个郡出现起义情况,但在不久之后有八个州都响应了张角等人的起义,这就让朝廷不得不重视。
很快朝廷便派出兵马前去镇压,其中便有卢植为北中郎将所带领的北军五校,在作战时,卢植几次与张角的作战都胜利了。
在卢植布置作战为下一次作战做准备时,皇帝身边的奸臣前来视察,因为卢植没有给他任何好处就在回去之后向皇帝汇报卢植不借机进攻,有与敌军同谋之嫌,皇帝听闻此话便将卢植罢官了。
之后朝廷派董卓接替卢植的位置却战败了,便又派出皇甫嵩,虽然战胜了,但在回京复命时皇甫嵩将一切功劳都推给了卢植,卢植才又得以重新官复原职。
从这次对卢植的罢官和重新任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东汉末年皇帝的昏庸,只因奸臣的一句话便将对朝廷做出重要功绩的官员罢免了。
卢植在尚书位置上又坐了几年后,汉灵帝驾崩了,之后东汉朝廷便迎来了十分黑暗的时刻,那就是董卓掌权。
汉灵帝刚刚驾崩时,由于没有安排下一任皇帝,朝中政权便暂时由何进掌握,何进在与袁绍等人商量后,便想要将董卓迎进宫,卢植知晓了这一消息后便极力阻止,他知道董卓心怀不轨,让其进京只会导致皇权中落。
但何进等人没有将卢植的话放在心上,这才导致了后面董卓掌权时的黑暗时间。在董卓想要将少帝废除改立陈留王时,满朝文武无一人敢站出来反对,只有卢植挺身而出,这也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但因旁人劝阻,董卓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不久之后,卢植对朝廷心生失望,便辞官回家,在卢植回家路上董卓再一次派人追杀,但因卢植已知董卓心中所想便设计避开了,之后便彻底隐居,直到袁绍拿到冀州,才又复出为袁绍当起了军师,但仅仅过了一年卢植便病逝了。
三、为何葬礼如此朴素
在弥留之际,卢植告诉自己的儿子,自己死后在下葬时不用买棺材板,只需要将自己贴身穿的衣物留下就此埋葬即可,卢植儿子百般不愿也死者为大听父亲的话。
因此卢植为官一生为朝廷做出许多贡献,多次平定叛乱,最终也只能在葬礼上草草了事,虽然这是他自己安排的,但确实也太过寒酸。
而他的弟子和后人都不知其心中所愿便也只能听从他的看法由他而去,直到卢植去世十五年后,曹操经过卢植埋葬之地,了解了卢植的生平往事知晓了卢植内心深处的想法,才将卢植的生平大肆宣扬,还下令为其扫墓,让卢植在死后又重新风光了一场,大多数人也才知道卢植的用心良苦。
从卢植几次为朝廷谏言以及数次为朝廷平定叛乱,在几次被罢官后都依旧没有怨言的重新为官就可以看出卢植对汉室朝廷的赤忱之心,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朝廷,最终却落得了如此下场,心里不可谓不甘心,所以才会在临终前要求自己一抹素衣入葬,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一片赤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