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如何成功治理小清河
刘永加
在清代,每年冬季都会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重点河道的水患治理。由于小清河经常发生水患,特别是中上游流域水患严重,因此从康熙年间开始,对小清河的治理就比较频繁,而且比较成功。
治理小清河上流
小清河是山东境内一条重要河流,源起济南泉群,横贯鲁北平原地区,在寿光县羊角沟注入渤海湾。
据史料记载,小清河为金代所开,九百多年来一直发挥着排洪、除涝、灌溉、航运的作用。到了清代,小清河水患频仍,特别是中上游流域水患严重。
从康熙年间开始,主政山东的官员不断谋划治理小清河,先后经过数次治理,直到清末盛宣怀彻底整治后,才为现在的小清河奠定了基础。
清代顺治四年,小清河在万家口决口,章丘、邹平等上游遭受严重水灾。小清河流至白云湖,由于湖泊无法容纳,导致白云湖周围“横绝泛滥,有更甚于浒山泺者”,长山遭受水患,而白云湖之水直注陶唐口,尽入清沙泊,新城、高苑等中下游受灾严重。
直到康熙二十五年,山东巡抚张鹏开始组织治理小清河,这是清代首次大规模对小清河进行治理。经过详细地考察、分析,张鹏认为,新城等地受灾的原因“在上流不在下流也,在故河不在新河”,即河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清河岔河口以上部分河道被冲决。为此,张鹏提出了“治本之法”,即“治小清河之上流,疏小清河下流之故道,截小清河之新道”。
张鹏组织疏浚故道,并在万家口建石闸。这样漯河河段恢复故道,章丘和邹平西北不再受河患影响。他还建了石闸,使水不趋白云湖,邹平东北无水患。下疏浚河道,使原本入白云湖的河水回归故道,与长山的旧口相通,长山无水患。张鹏还疏浚支脉沟,发挥支脉沟分洪、泄洪的作用。下游在吕家口建石闸,使黄土崖等水回归旧道。下游伊家园以下淤积严重、河身抬高,出现由湾头倒流伊家园的现象,对这一段河道进行疏浚,使河流顺趋入海。
经过张鹏的治理,使原来沿岸各处决口的新河回归故道,通过建石闸,利用支脉沟和沿岸湖泊的分洪作用,避免了汛期洪水泛滥。在无法缩减入河支流的情况下,疏浚河道和开挖排洪河道减轻了水患,因此这次治河使上游自章丘至陶唐口皆得通流。但是,这次整治并未完全涉及小清河水患的根源。
开支脉沟
此后,山东巡抚李树德命济东道申大成沿河履勘,全面治理小清河水患。
对于小清河上游和岔河口以上部分中游河段,申大成赞成张鹏提出的治水方法,认为“言之备悉,本道查阅地形,诚如所言”。对于小清河下游,申大成提出在乐安祝家庄以下,以原有通向淄河的预备河为基础,进一步开挖新河道,连接该河,以分流孝妇河河水。
当时博兴知县李元伟也提出了和申大成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小清河河患的根源在于沿岸入河支流过多,而河道没有加深、加宽,导致河流决口,并提出开支脉沟和预备河分水的建议。
李树德总结了申大成、李元伟两人的建议,首先疏浚河道,“自章丘至博乐,按界计里,各分挑掘浚河培岸,水由地中”,其次是开支脉沟。李树德采用李元伟的方案,开支脉沟以泄水势。此后又在南岸开预备河,起麻大泊,东穿会城泊东流由乐安入海,最后在军张口建石闸。
当时每逢秋伏大雨,河水仍会在浒山、清沙二泊暂为蓄积,使其通过石闸缓入支脉沟才能达到效果。此后,乐安县令李方膺勘查河道时,发现李元伟所开的支脉沟,“高苑、博兴境内己属苟且,尚有河形,乐安境内论深不及三尺,宽不及二丈,且开至宽阔梢而止,并未完工”。经过多年运行,支脉沟已逐渐淤浅,致使洪水对下游各县造成很大影响。
引两河并修
经过多年运行,小清河干流乾河段逐渐淤塞,大溜移向支脉沟,而支脉沟也渐趋淤塞。此后又有两次疏浚支脉沟,仍未达到效果。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山东巡抚徐绩再次对小清河进行全流域整治。对于小清河上游章丘段,徐绩首先在万丈口正引两河并修,使两条河道分流消水。对于还河口以下至军张坝,途经章丘、邹平、长山和新城等地,采取疏浚河道和加固堤防的措施。对于军张坝以下的乾河,考虑到孝妇河、郑潢沟之水经麻大泊入小清河,汛期时与小清河上游合流,而下游时常淤塞且河道浅窄,容易造成水患,因此采取前任巡抚富明安的方案。富明安认为乾河“乾隆以来日就浅废,请不必开挑,免引麻大、会城二水转助小清之势”,所以对其不加挑浚,使大溜继续走支脉沟一线。
徐绩对小清河上下游采取了综合治理的方法,加深展宽河道和湖泊,增加汛期内排水、蓄水的能力。这次治理仍使大溜保持在支脉沟河段,对小清河汛期分洪作用并不理想,致使乾隆四十六年出现了支脉沟河堤决口的现象,而且每逢汛期、山洪暴发,水无所泄,两岸水患持续增加。
全线畅通
有鉴于此,到了光绪十七年,山东巡抚张曜再次提议疏浚小清河,并责令登莱青道盛宣怀负责治理。
盛宣怀接手后,亲历濒河村庄查勘,拿出了治理方案。首先在支脉沟上截弯取直、展宽筑堤,以承接上游历城、章丘等地山水;其次,开引河灌入龙注洼,自龙注洼下口,在博兴、乐安、寿光境内循预备河而下;第三,开浚正河一百一十余里径达寿光海口,使河面开宽三十丈,开深一丈至一丈三尺,出土堆堤。
据盛宣怀《修浚小清河记》记载,这条新河的位置“由母猪沟循小清河南。历乐安之石屯镇至博兴之金家桥心,计一百四十余里”。
第二年,福润接任山东巡抚,仍命盛宣怀疏浚小清河。在上年整治小清河下游的基础上,盛宣怀继续展开对上游新城至玉符河的治理工程,由金家桥向西取直,就支脉沟、预备河两河套内,选择低洼地区接开正河。历经博兴、高苑、新城、邹平、长山五县至齐东县曹家坡止,总长九十七里、河面宽三十丈、深八九尺至一丈三四不等,又在金家桥以下起循预备沟旧址,开浚支河二十四里至柳桥为止,以承接麻大湖上游各河之水,引入新河。
对于这次治理,盛宣怀总结了六点好处:“其博兴城以下之支脉沟仍留,以分泄盛涨,作为支河使济青两属八九县永除山水横溢之患,其利一;使孝妇、乌龙、汉凑三河之水,小清所不及受者,并可收入乾河出海,其利二;使沿河一带被淹洼地,可涸出良田千百顷,复如往昔,可执稻黍,其利三;使溜河浑水归入海口,之后得此大枝清水为之灌刷,海口不致淤垫,其利四;使民间粮食、商贾、货物由海口至省垣一水可达,其利五;若非天时久晴久雨,以及黄河南岸溃决成灾,其余山水随来随泄,不致年年告灾,可省蠲赈之费,其利六。”
由于这次治理比较彻底,改变了乾隆中后期小清河干流由支脉沟入海的历史,从此大溜移向小清新河,支脉沟和预备河两支排水河道对汛期泄洪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上游河源有了历城、章丘诸水作为补充,小清河全线畅通,船只可由羊角沟海口直达历城黄台桥,航运作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从此小清河出现了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系枣庄市台儿庄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