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皇权的统治下,不光行为上会受到制约,而且思想上也会受到禁锢。作为大臣忠君爱国是最基本的思想觉悟之一,但往往事与愿违,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忠君爱国的大臣却很少得以善终。
因为他们的忠诚耿直,所以往往会引起皇帝的不悦,尽管在这种伴君如伴虎的险恶环境下,仍然有人可以得以善终,甚至历经几朝。作为汉朝大将霍去病弟弟的霍光就是其中一位,虽然功不在战场,但却奔走于朝堂。
霍光一生辅佐了四代汉朝皇帝,可以说是权倾朝野,死后还以厚葬形式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让人是感到惊奇的是这样一位四朝元老死后两年,他的家人就因谋反罪名被全部处斩了。谋反背后是霍家人有意而为?还是背后有人故意陷害另有隐情?
一为官二十载,深得武帝信任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是对于霍光来说还可以加上一句,关键时刻靠大哥。霍光的父亲霍仲孺本是县中小吏,后来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服役期间与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服役完毕后就回去又另娶了一个妻子生下霍光。
直到元狩二年,霍去病担任骠骑大将军征讨匈奴途中,在河东太守的安排下霍去病父子才相见。对于这位亲生父亲,霍去病并没责怪当时父亲的抛弃,反而为他购买了大量田地和奴婢。这次短短见面后就匆匆离去了,凯旋胜利之后,霍去病再次拜访了父亲,而且这次还带有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
年仅十多岁霍光就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更是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毕竟有哥哥在朝中的地位除了汉武帝,无人能够撼动。此后先是任郎官,又迁任各曹官、侍中等官职。元狩六年哥哥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就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得力助手。
之后担任了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官职,侍奉汉武帝左右,武帝一朝为官二十多年,霍光谨慎行事,未曾犯过一次错,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还以《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来暗示霍光,希望他能够尽心辅佐辅佐幼主。从武帝托孤这叫件事足以说明汉武帝对霍光的信任。
二中兴之臣,朝堂树敌
汉武帝去世,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即位,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等人联合辅政。霍光作为首辅大臣后,根据汉武帝遗诏念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剿灭叛乱有功封为列侯,后来有人提出异议说,汉武帝并没有遗诏,是三人串通一气,背后操作的。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为了保证手中权力不流失,三个辅政大臣之间,家族互通联姻。但后来在上官家上出现问题,由于请求屡次被霍光驳回。两家之间就出现了分歧,还曾联合盖长公主,燕王刘旦等辅政大臣共同反抗霍光。但都被汉昭帝识破,还追究了众人的责任。
也正是汉昭帝对霍光的信任,霍光才能独揽大权,他主张休养生息,鼓励农业发展,继续与匈奴和亲保持边疆安全。霍光的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汉武帝时期因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的亏空。出现了汉朝历史上的第二个盛世,史称“昭宣中兴”。
三功高震主,埋祸根
大汉王朝在霍光的治理下,逐渐恢复。汉昭帝即位几年后就驾崩了,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按照祖制需要从皇室子孙中另立新君。于是霍光迎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但之后又以其荒淫无道为由改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汉宣帝后改名刘询)为帝。
作为新皇的汉宣帝对这个独揽朝政的霍光虽然表面臣服,却背地里十分抵触。与其同车若芒刺在背,认为其功高震主,也就是在此时为霍家满门抄斩埋下了祸患。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被立为皇后,但汉宣帝还怕成为傀儡,就以理由推辞。
霍光的继室因为女儿没有坐上皇后之位,就暗中谋杀了当时的皇后。继室随后向霍光坦白,碍于夫妻情面,就为妻子瞒了下来,四朝老臣名誉也因此毁于一旦。霍光死后以皇帝规格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霍光死后不久,霍家就因为谋反事情败露,导致霍家一族满门抄斩。
霍光妻子及儿子,侄子,女婿等家人无一幸免,全部被杀或者自杀,成为皇后的女儿霍成君也被废处,十二年后自杀。霍光案件导致长安城内数千家人家被牵连族灭,虽然家人被灭族但霍光的陵墓并未受到株连。
霍光虽然死后并没受到株连,但是后代族人全部被杀且是因为谋反罪名,并不是一件光彩之事。霍光一生辅佐四代帝王,为大汉王朝鞠躬尽瘁。
死后却被满门抄斩,实在是让人心痛。试想家族已经足够显赫的人为何还要冒险去谋反,只不过是一些人,用来粉饰罪恶的理由罢了。
对于霍光你又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