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贾府能为管家赖大的儿子赖尚荣谋官,使其成为掌握一方百姓生死的地方官,却无法为部分贾家族人(如贾瑞、贾芸、贾蔷等)提供同样的机会。为什么呢?
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赖尚荣的官职并非贾府单方面“恩赐”,而是权力关系中的利益交换:
赖家世代为贾府管家,掌握实权。如赖大总管荣国府事务,赖二掌握宁国府事务,赖嬷嬷是高级退休人员,在贾母面前都能说上话,对于凤姐和宝玉等人都敢教育,赖家属于“高级家奴”。贾府需要通过笼络赖家来维持内部稳定,为其子谋官是一种政治投资。
赖家虽为奴仆,但长期积累了大量财富。书中提到赖家有自己的花园和产业),家里丫头仆人一大堆,赖尚荣从小也是在锦绣堆里里长大的。赖嬷嬷说,在他身上花的银子,都够打造一个银人了。
给赖尚荣谋官,需要银子,打点的银子,应该是赖家出的。贾府只需动用政治关系即可,成本较低。
贾瑞、贾芸等虽是贾姓族人,但属于旁支或远亲。如,贾瑞的爷爷虽然比贾政高一辈,但是贾政可以指挥贾代儒如何教育宝玉;贾芸是“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贾蔷虽然是宁国府的正经嫡孙,但是父母早亡。这些人都缺乏实际价值。
贾府更倾向于将资源集中在嫡系(如贾宝玉、贾琏)或直接依附于自身的势力的奴才身上。
清代官职可通过捐纳(花钱买官)获得,但需要大量钱财。贾蓉买了一个五品龙禁卫花了一千二百银子,这是打了八折的价钱。要知道20两银子够乡下富裕人家吃喝一年,因此不是谁都能拿出一千多两银子。赖家自身财力雄厚,可以承担赖尚荣的捐官费用,贾府只需提供人脉支持即可。
而贾芸等旁支族人经济拮据 。贾芸给王熙凤送礼都没钱,还想上舅舅那里赊账,结果碰了一个软钉子。如果没有倪二仗义疏财,贾芸连到贾府谋差的机会都没有,更别奢望捐官了。
贾府族人中,有许多穷人,如果给一个人买官,其他人就会顺杆爬,尾大不掉,贾府也担负不起这么大的费用。
贾府后期已陷入经济危机,出的多,进的少。例如王熙凤就曾经借贾母的体己钱渡过难关,王夫人曾经典当家里的大铜家伙事儿,换钱给贾母送寿礼。
贾府的财政已经出现赤字,入不敷出。贾府自己还难保,肯定没有财力为众多族人买官。即便想帮助族人也有心无力。
贾府为赖尚荣谋官,本质是维护核心利益的操作,而非单纯对“自家人”的关照。赖尚荣的个人能力、赖家的实际权力、经济能力及其与贾府的共生关系,使其成为优先投资对象。
而贾瑞、贾芸等旁支族人因血缘疏远、品行或能力不足、资源有限,被排除在买官、谋官的计划之外。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封建家族中利益至上的生存逻辑,以及等级制度下“亲疏有别”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