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粉这个团体内部,有三波人。一波属于韭菜,他们对于历史的了解并不多,独立思考能力也并不强,因此在受到网文中诸如“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壮语”之“激励”后,对于明朝这个王朝有了初步的好印象。第二波则属于别有用心之流,他们的成分很复杂,有狭隘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有境外势力(尤其是日本人),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发表“权威看法”来将明清易代的王朝革命曲解为“民族仇杀”,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第三波则属于客观公正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这些人对于明朝的恶感情来源于自己的研究,他们不忌讳谈明朝自身的缺陷,但他们能够从专业角度——经济学,政治学甚至是工科的角度来分析明朝。
真正活跃于网络上的“明粉”,前两种居多。他们将古代家天下王朝与民族强行捆绑,前者通过将自己对“汉人文明”辉煌的期望投射到明朝身上,从而通过“粉”明朝来获得一种可怜的自尊心;后者则通过这种捆绑来煽动对立情绪。
实际上,明朝所谓的对外战争“胜利”,大多是网文所杜撰的。以亚娘鞋海战为例,网文说英国海军被明朝击败,且赔款两千。但根据《中国边疆危机1637—1912》引用原始材料的记载,亚娘鞋海战中英国的武装实际上连武装商船都算不上,不过是海上普通的商船,且只有四艘船只。然而,就是这四艘船只,在为期一个月的战斗中完全压制明朝的水师,英军(实际上都是些水手)居然一度攻占了虎门炮台,焚烧了一个明朝的小镇,并且掳走了三十多头猪。因为船长威德尔的目的并不是作战,而是为了寻求贸易,于是在葡萄牙人的调停下,双方停战。
至于赔款2000两,更是无稽之谈。明朝方面没有关于英国人赔款的记载,根据英国人的记录,葡萄牙人告诉他们,明朝官员要求两千两的“贿赂”,但英国人并没有支付,这也直接导致了明英之间贸易关系建立尝试的失败。
要知道,清朝在1840年以及之后,面对的是西方的职业军队;而明朝则面对的是西方的水手船夫。然而,明朝依旧打出了这种拉胯的战绩,可想而知,如果明朝末年遭遇西方职业军队的侵犯,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至于明清之战,明朝是真的打不过。自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地区便处于守势,但并没有什么用,萨尔浒之后辽阳沈阳铁岭等辽东重镇接连失陷,直到宁远之战明朝才稍稍遏制住后金扩张的趋势。莱登之变后,皇太极掌握了火炮的制造方法,八旗兵更是如虎添翼,于松锦之战中几乎全歼明朝的精锐部队关宁军,洪承畴祖大寿两员辽东的“擎天柱”被俘投降,明朝自此失去了与清军较量的能力。
所以,放下情感倾向才能真正了解一个王朝。而这种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又有什么值得粉的呢?元朝诗人张养浩早就看透了所谓“兴亡”的本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家一姓皇帝与士大夫共同专政的王朝,即使再辉煌,它的辉煌也不属于百姓。作为新时代的新公民,去“粉”已经被打倒的专制王朝,怕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