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初,担任对越自卫反击战总指挥部司令员的许世友,收到了来自前线的一份重要电报。
电报中详细汇报了55军163师在三清洞攻坚战中的激烈战斗过程,并明确指出敌军的三清洞要塞已经被彻底摧毁。
读到这里,许世友那张一直紧绷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意。
毕竟,三清洞要塞一直是越南黎笋政府极为依赖的“最后救命稻草”。
那里的防御工事坚固,有着密布的地堡和战壕,守军更是由上千名经验丰富的越南精锐老兵组成,黎笋政府还大规模调运武器装备和粮食进行支持。
正因为如此,在开战前,许世友上将和徐向前元帅等军队高层都小心翼翼地评估形势,断言:“拿下敌阵完全可能,但绝不会轻松。”
言下之意,就是参与攻坚的官兵势必会付出较大伤亡。
而此刻,三清洞攻坚战已尘埃落定,许世友心中那块沉重的石头终于落地。
然而,他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战报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异常。
尽管敌军在三清洞投入了至少上千人的兵力,163师虽报告摧毁了敌要塞,但“歼敌数量”一栏竟然写着“0”。
难道说,我军没有击毙任何敌人,就赢得了这场战役?
这显然不合常理。
无论许世友如何反复琢磨,都无法理解其中的缘由,只能皱眉轻声自语:“这边贵祥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里提到的“边贵祥”,正是163师的师长,也是此次三清洞攻坚战的主指挥官。
那么,边贵祥为何坚持在战报中将歼敌数字写成零?这场三清洞攻坚战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细节呢?
1979年2月17日,面对越南方面日益加剧的挑衅,我国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当天清晨,一批批战斗机起飞,开始在空中巡航侦察。
与此同时,南海海域,由驱逐舰、护卫舰、鱼雷艇和炮艇组成的混合舰队也在紧张巡逻,守护海域安全。
地面解放军部队则分东西两路,向边境线上越南的骚扰部队展开反击。
2月底,驻守广西西南端友谊关的第55军接获命令,要求他们在3月1日当天投入战斗,迅速以最低伤亡占领谅山一带。
谅山是越南最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境内有条奇穷河横贯,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
距离中越边境不足20公里,谅山的地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长期以来都被黎笋政府视为关键军事据点。
战事刚起,55军将士们便士气高昂,跃跃欲试。
机会来临时,他们更加激动,期待为国立功。
一到预定时间,官兵们齐声点燃了早已集结的246门大炮,猛烈向东南方向20公里外的谅山发动炮击。
炮声轰鸣,震耳欲聋,每一颗炮弹落地都让大地震颤。
30分钟内,55军炮兵阵地发射了至少一万多枚炮弹,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燃烧的刺鼻气味,战士们还用废弃的空木箱堆成了一个个小土丘。
虽然弹药消耗巨大,但收效显著。
炮火精准命中了敌军33个关键目标,几乎摧毁了谅山北市区所有交通要道,仅保留了通往奇穷河南岸的大桥。
3月2日中午11点刚过,55军军长朱月华果断下达了总攻令。
瞬间,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前线,轻松掌控了谅山北市区。
驻守北市区的越军则迅速通过奇穷河大桥撤退到南岸。
这正是朱月华军长战前的高明战略:切断北部交通,阻止敌军支援,同时保留桥梁,给敌人留条后路,也避免我军过多伤亡。
虽然越南挑起战争,但越南军中的普通士兵更多是被上层政治阴谋所裹挟。
朱月华因此尽力减少我军伤亡,也希望能放过那些无辜的越军士兵。
攻占北市区时,55军几乎未遇强烈抵抗,然而当部队准备渡过奇穷河,进攻南市区时,形势骤然变得复杂。
根据战术,部队多以连为单位前进,只有遇敌或需大规模作战时,才迅速集结。
兵法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斗,每个连队在推进时都会带着几名越军俘虏,并选出懂越语的战士用喇叭喊话劝降。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部队刚刚越过奇穷河,南岸越军竟不讲理地开火袭击,甚至对俘虏进行残忍无差别射击。
特别是163师489团1营的尖刀连,刚在谅山机械厂附近一片空地稍作休息,突然遭遇袭击,7名年轻战士不幸牺牲。
侦察后发现,射击来自不远的三清洞。
连长最初认为敌人只是一小股藏匿者,并未过度担心,准备制定反击计划。
然而,就在连长、指导员及排班长讨论时,几枚炮弹落在脚边。
战士们急忙卧倒,等待炮弹爆炸,但炮弹只是冒出滚滚黄烟。
随后,众人出现呼吸困难、失明、失聪症状。
连长这才意识到,敌军竟使用了化学武器,迅速命令全员佩戴防毒面具。
撤退至安全地带后,侦察兵赶回,透露三清洞内敌军人数庞大,至少千余人,配备重火力和充足粮食,且防御工事坚固,攻打难度极高。
连长沉思后将情况上报。
得知战士因化学武器牺牲,军长朱月华怒火中烧。
总指挥部获悉后,下令无论敌军多少,必须歼灭三清洞守军。
朱月华遂将攻坚重任交给163师,师长边贵祥迅速集合部队,向三清洞挺进。
边贵祥现场勘察后认为,三清洞道路狭窄,不适合全师出动,只派489团1营主攻,其余部队担负阻击援军和防止敌军逃脱任务。
三清洞是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遇到的最大硬骨头。
越南建国初期,胡志明将此地打造为后备指挥中心。
其防御体系设计标准极高,甚至可抵御核打击。
守军主要为越南第三步兵师老兵,实战经验丰富。
越南结合对抗法国、日本、美国侵略的经验,发展了“坑道战”战术,防守同时伺机进攻。
黎笋得知三清洞被包围后焦急万分,毕竟谅山失守,敌军已越过奇穷河,三清洞若再失守,黎笋的统治将彻底崩溃。
他紧急调兵遣将,全力保卫三清洞。
此时,1营营长许远然已掌握绝大多数敌情。
三清洞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面有坚固地堡、战壕及坦克、装甲车防守,地下是复杂的溶洞通道,最长可达一公里外。
经过细致分析,许远然决定用炮火压制,狂轰滥炸各洞口,迫使敌军退入洞内。
随后,派2营、3营占据周围高地,阻止敌军突围。
包围圈彻底形成,攻击即将展开。
1连发起试探性攻击,遭遇坦克和步兵强烈反击,追击数里路。
随后,163师火箭炮营猛烈轰炸,摧毁大量敌坦克和装甲车。
越军被我军火力震慑,退回洞内不敢出击。
边贵祥虽率军指挥,但仍心存余地,命许远然继续喊话劝降。
喊话确实奏效,洞内传来愿投降呼声,但始终无人现身,枪声又起,恢复沉寂。
敌军督战官严厉残酷,发现有人想投降就开枪射击,断绝其他士兵投降念头。
督战官称三清洞坚不可摧,援军即将到达,鼓励士兵坚持抵抗。
许远然了解情况后,命令总攻开始。
炮兵营、火箭炮营先猛烈轰击洞口,随后1营战士背负火焰喷射器封堵洞口,不断喷射高温火焰。
火焰喷射器产生千度高温,持续喷射一小时后,三清洞内化为火海。
洞内储存的炮弹、手榴弹、炸药包被引爆,爆炸连连,最终导致三清洞彻底坍塌。
许远然感受到地动山摇,扶稳桌子,望向三清洞方向,长叹一声。
原计划等待温度降低后派人清理战场,统计歼敌数目。
但突如其来的连续大爆炸将山洞全部掩埋,敌军尸骸和装备均被厚厚泥土封盖。
因此,攻坚战结束后,许远然只能在作战报告的“歼敌数量”栏写上零。
报告提交至师部后,边贵祥认为数字不妥,便打电话给许远然。
作为一线指挥官,许远然能大致估算敌人数,却坚持实事求是:“师长,战后没法清点,不能骗领导啊……”
边贵祥最终认可这一态度。
革命军人首要是实事求是,故将报告呈送军部和总指挥部。
许世友阅后不禁疑惑:“这个边贵祥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但了解情况后,也由衷赞扬了163师将士的诚实可靠。
另一方面,黎笋听闻三清洞被摧毁,心中难以置信。
毕竟三清洞的防御工事极其坚固,全球少有对手能攻破。
他决定亲自前往谅山南市区和三清洞实地察看,揭穿这个传闻。
因陆路已被我军占领,黎笋改乘战斗机飞临谅山上空。
当看到地面冒着白烟的废墟,他原本挺拔的身躯竟无力瘫坐在座椅上。
此刻,他终于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俯瞰这片断壁残垣,黎笋心中充满忌惮与懊悔。
忌惮的是我军的强大实力,懊悔的是自己没有正确认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