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 李德辉
“杨董事长(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提出的‘捏紧拳头’理念。我的理解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过去,资源分散在各个品牌,每个项目都难以获得足够投入。现在整合后,我们可以在重点产品和关键战役上实现饱和式投入。”
2025年8月1日晚,在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之后的媒体采访中,对于奕派科技的前景,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一句话,点明了其处境、策略与目标。
官方信息显示,6月26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成立大会,通过聚焦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的优质资源,全速推动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发展。随后,风神、奕派、纳米三个品牌被整合并入奕派科技。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
汪俊君认为,东风汽车独特的资源优势是“56年来积累的深厚造车底蕴”。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雁军,全程参与过岚图、猛士与华为的合作项目,还是奕派与华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张雁军透露,基于以往的合作,东风的技术实力赢得了华为的认可。“在充分测试我们的车型后,华为团队对东风的造车底蕴充满信心。”
这份来自合作伙伴的肯定,给予了东风很强的信心。
不难发现,岚图、猛士,这两个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大行其道的形势下,都将机械素质和操控性能当做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安全、驾控体验、品质标准,被东风视为造车底蕴的三个基本原则。这是东风留给奕派科技的技术资产。
“汪总在岚图积累了宝贵的前线经验。现在集团调我来负责奕派,就是希望把集团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与汪俊君在集团研发系统共事多年的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程军解释,人事方面如此安排,整合了前线和后方,连通着过去和未来。 “我和汪总对集团各板块的资源都非常熟悉。这种深厚的集团背景,将成为奕派科技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汪俊君,在东风风神工作时间长达12年半,主导过多款车型的开发工作,又参与岚图品牌的创建,任职时间有3年。
东风风神品牌,成立于2009年,旗下首款车型风神S30在2010年上市。按此推算,汪俊君经历了两次东风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创建与成长。
汪俊君称,对当时接受这份工作的过程记忆犹新。“记得在正式履职前一天,我正在岚图发布会现场进行彩排。虽然当时手机一直有来电,但为了确保彩排质量,我选择专注工作没有接听。彩排结束后我立即回电,得知第二天早上7点要开会部署工作安排。从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起,我和团队就立即投入工作状态,以最快速度熟悉业务、理清思路,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顺利推进。”
汪俊君颇为欣慰,奕派科技的成立,“解决了最关键的效率问题”。“ 以前跨公司协调需要层层审批;现在研产供销服都在一个体系内,遇到问题随时可以拉通会议快速决策。”
“过去很多决策都需要上报集团总部审批,流程较长。现在新公司成立后,集团给予了充分的授权,包括产品决策、商务政策制定、服务方案等多项权限都下放到公司层面。”
速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快速崛起的关键要素之一,越来越短的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快的客户响应速度。
福特、大众、Stellantis、通用、雷诺等全球汽车制造商的CEO等高管,对“速度”的重视程度几乎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表示,希望大众汽车“像中国的初创企业一样快速和有竞争力”。
01 技术是尊严 产品是脸面
“从销售表现来看,这两个品牌在销售旺季时各自都能实现月销1万辆的成绩,合计达到2万辆规模,这个数字已经可以与主流新势力品牌比肩。但是,由于目前两个品牌各自独立运营,市场影响力相对分散。”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俊认为,合并呈现的话,可以让奕派科技积累更多的市场传播层面的势能。
数据显示,2025年7月,零跑、鸿蒙智行、小鹏、理想、蔚来的销量分别是50129辆、47752辆、36717辆、30731辆、21017辆。合并之后的奕派科技,7月份的销量是27923辆,可以排在蔚来之前,接近小鹏。
张俊所提的问题,在涉及多品牌的鸿蒙智行、蔚来均有所体现,作为销量主力,问界、蔚来两个品牌的较高销量,在合并计算之后带动了同体系内其他品牌的传播与关注。
即便如此,对于奕派科技来说,统计方法的改变也仅仅是权宜之计。症结所在,依然是产品太少。目前,风神、奕派、纳米三个品牌,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合计仅有8款。
“技术是尊严,产品是脸面。”在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上,汪俊君将这句话义正辞严的将其抛出。汪俊君强调:“产品,是奕派科技的‘1’,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基于此,到2028年,奕派科技的产品数量将达到20款。其中,东风奕派旗下的产品数量将达到10款,覆盖A0到C级,每年至少上新2款全新产品;未来2年,东风风神在售车型将达10款,聚焦A级、B级核心市场,每年全新及换代产品投放不少于2款。
与此同时,面向海外市场,到2027年,奕派科技的海外车型将达到30多款,实现燃油、混动、纯电等多种动力形式,A0级到C级、左舵右舵全覆盖。
汪俊君给奕派科技定了一个兼顾数量与质量的目标:“对未来产品,加大投入,精雕细琢,定义行业精品标杆。”
02 合理分工 竞争有序
在过去的两年,“我们打造了量子架构、马赫动力、天元智能等技术品牌,密集投放了eπ007、008、纳米01、06、风神L7等全新新能源车型。”汪俊君回顾称,这场始于2023年的一体化运营改革经过了市场的验证,是有效的。
数据显示,2024年三品牌销量达21.3万辆,同比增长82.4%,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3.7%。
“在主流的汽车市场中,奕派始终坚持为用户创造差异化价值。”张雁军解释称,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既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也规避了内部的损耗。
“这一点从我们2024年初推出新能源产品线以来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奕派008这款车型,我们是行业内第一个将豪华六座体验带入主流价格区间的品牌。在开发007时,我们特别关注年轻用户的需求,在同级别车型中率先推出了四驱版本。说到纳米01,其实早在2021年产品规划阶段,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小车领域打造精品概念,这个理念一直延续至今。而风神L7则通过实现2000公里的超长续航,彻底解决了电动车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
随着奕派科技的成立,奕派、纳米、风神三个品牌的定位与区隔也更加明确。
奕派品牌,定位主流科技系列,由纳米 01、纳米 06、奕派007及008等产品组成的主流科技系列,面向主流年轻用户,以智能和品质为突破点,打造精品智慧座驾。其中,价格区隔上,纳米品牌聚焦6-10万元价格区间,奕派品牌主打15-25万元价格区间。
“奕派品牌将作为公司新能源战略的主力军,定位为‘智慧科技电动’品牌,承担公司未来150万辆(年)销售目标的主要部分。”张俊透露,奕派品牌的年销量目标是100万辆。
风神品牌,专注全球节能车市场,成为主流家庭舒适可靠之选。
张俊强调,区别于奕派,风神品牌将以兼顾传统动力与新能源的方式发展。“关于风神品牌的定位,我们将继续深耕全球节能车市场,包括传统燃油车、HEV和PHEV等产品线。这个市场在国内仍占据60%-70%的份额,具有长期发展价值。我们计划加大产品投入力度,目标是让风神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实现50万辆的年销售规模,占公司150万辆(年)总目标的1/3。”
“通过这样的品牌战略布局,我们相信能够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业务的协同发展,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的新机遇。”张俊解释,奕派科技的成立是希望实现1+1>2的效果,不仅仅是从能源形式上,还是客群范围,甚至是地理区域上。
03 千里之行 始于“口碑”
“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经营班子会议上,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经过深入讨论,所有班子成员一致认为,用户口碑必须放在第一位。这个决定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真正指导我们工作的准则。我们建立了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用户满意度追踪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汪俊君认为,这是一个能够体现奕派科技经营理念的细节。
以目前为数不多的产品、销量规模不大的体量、没有爆款产品带动的品牌,务实的积蓄力量是奕派科技最容易上手的工作。
汪俊君强调:“我经常对团队说,我们要主动去听用户的批评,甚至是骂声。”目的是,让来自用户的声音“能够真正的推动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这里体现出汪俊君及其团队务实的行动及态度。
“这不是客套话,而是我们的实际行动。每周我都会亲自查看用户反馈报告,重要的意见会直接带到管理层会议上讨论。”
同时,“现在在奕派,专门设立了用户意见直通车,确保用户声音能够直达决策层。我们建立了快速决策机制,避免陷入无休止的会议讨论。”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坚持长期主义,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认可。这条路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我们愿意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
汪俊君介绍:“关于公司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我们有清晰的思路。”
“短期重点是提升用户口碑和满意度。我们正在全面梳理产品线。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者,我深知产品力才是根本。没有过硬的产品,再多的营销投入都难以取得真正的市场成功。”
“中期目标是打造爆款产品。我们认为爆款需要三个要素:有竞争力的产品、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健全的渠道网络。目前我们正在评估今明两年所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每款产品都具备足够的战斗力。”
“长期发展要靠生态共创。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听取各方建议。无论是用户反馈还是同行意见,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我们都会认真采纳并快速改进。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将帮助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