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诗逸 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霜降将至,四川遂宁安居的赛事氛围却一派火热。
10月12日-13日,安居区体育中心鼓震云霄,2025年中国龙狮公开赛(四川安居站)在此开赛,16支全国龙狮劲旅踏着铿锵节奏腾跃翻飞。“朱砂点睛” 仪式上的灵动笔触,不仅唤醒了沉睡的祥瑞,更点亮了这座城市与体育赛事深度共鸣的基因密码。
可以说,中国龙狮公开赛作为业界最受关注的赛事之一,绝对算得上是一场“非遗盛宴”。那么,这样一场国家级赛事,为何会选择“舞”在安居?
文化同源:千年文脉与龙狮精神的精神契合
从古至今,龙狮运动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吉祥安康的追求,蕴含着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而这种文化基因恰与安居的城市底蕴高度契合。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蜀之地,安居积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与传统技艺,从省级非遗《石工号子》到端午游园会的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的生机。
这种深厚的文化土壤为龙狮运动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安居区历来重视传统民俗的保护与活化,无论是凤凰栖景区的非遗体验还是黄峨古镇的传统手工艺互动,都彰显着对文化根脉的坚守。
当龙狮的吉祥寓意与安居的民俗传统相遇,赛事便不再是单纯的竞技比拼,更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载体——龙狮腾跃的姿态与非遗技艺的刚柔并济形成呼应,让赛事自落地之初就拥有了独特的文化辨识度。
专业保障:17场赛事淬炼的承办力
国家级赛事的落地,离不开专业能力的硬核支撑,而安居的承办实力早已在17场赛事的实战中得到充分验证。
在当下,安居围绕“体育强市、运动强区”目标,构建起多层次赛事体系,成功举办“环安居凤凰山”公路自行车精英赛、川渝网球公开赛等17项赛事,涵盖国家级2场、省级4场、市区级10余场,吸引超10万人次运动员与游客齐聚。
这种专业能力体现在赛事保障的每一个细节中。参照国家级赛事标准,安居已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在2025年四川省学生(青少年)田径冠军赛中,专业医疗团队24小时待命,营养配餐精准适配运动员需求,舒适住宿保障参赛队伍状态;而安居区体育中心的标准化场地、完善的器材配置,更完全满足龙狮赛事对场地的专业要求。
从赛事策划、流程管控到后勤保障,经过多场赛事淬炼的安居团队,已具备承接高水平赛事的成熟能力。
融合破局:从 “赛事流量” 到 “发展增量”的安居实践
如果说专业能力是承接赛事的基础,那么成熟的“文旅体融合”模式则让安居在众多候选地中脱颖而出。安居创新性提出“演艺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新模式,通过“赛事+文化+旅游”的深度捆绑,成功实现从“引客入遂”到“留客消费”的转化闭环。
这一模式早已成效显著:“环安居凤凰山”自行车赛将赛道嵌入乡村风貌,让参赛者在骑行中体验农文旅融合魅力;古蜀驿道定向越野赛串联起名胜古迹,使“一日赛事客”变为“多日深度游”;拦江镇赏花季仅两天就吸引4.5万游客,创造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
如今,这一成熟模式正为龙狮赛事量身定制:以赛事为核心,串联海龙凯歌的农耕文化、跑马滩的生态风光、西眉油酥等特色美食,同步激活夜间经济、低空观光等新场景,形成“观龙狮赛事、品安居味道、游生态乡村”的沉浸式体验。
数据印证着模式的成功——今年以来,安居通过演艺赛事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34.73万人次,创造综合旅游收入1.02亿元,而双节期间更是以242.9%的游客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政策赋能:3.14㎡的人均体育答卷
龙狮赛事的落地,更是安居体育强区战略的必然结果。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省体育工作突出单位”,安居始终将体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位置,3.14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遂宁之首,这组数据背后是政策的持续赋能。
从出台系列体育产业支持政策到推动 “重大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进校园” 的 “四进”矩阵,安居正构建起 “体育 +”融合发展新格局。
这种政策支持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贯穿于赛事 IP 的培育过程 —— 通过“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布局,打造“跟着赛事游安居”特色品牌,让体育赛事成为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重要抓手。龙狮公开赛的落地,既是对安居体育工作的肯定,更是安居践行遂宁 “演艺赛事第三城”建设目标的生动实践。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