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南海发生了惊人的事件,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在短短半小时内连续出现两起坠机事故。两架不同型号的舰载战机先后坠入海中,场面让人震惊。然而,比事故本身更令人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天,正在亚洲访问的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主动提出解释,称“可能是燃料出现问题”。
事情发展得异常迅速,令人难以理解。一方面,美军航母战斗群在南海进行高强度部署;另一方面,核心海域却意外自损两架主力战机;一边是总统随口解释燃料问题,一边是军方内部迟迟没有公开说明。这两架战机为什么会离奇坠海?特朗普又为什么急着给出解释?
14:45,MH-60R反潜直升机在“尼米兹”号起飞后不久突然失控,直接坠入海中。当时天气良好,海况正常,舰载设备运行一切正常。飞机没有任何预警,也没有发出呼救,仿佛在雷达上瞬间消失。舰上立即启动应急方案,舰载小艇出动,五名机组人员全部被救起,没有生命危险。
救援刚完成,15:15,又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起飞时剧烈震动,飞行员紧急弹射。不到半小时内,两架不同型号的军机接连出事,还是同一艘航母、同一片海域,这种情况极为罕见。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显示出系统层面的严重故障。
过去一年,美军F/A-18系列战机已经坠毁7架,MH-60R也频繁出现问题。而“尼米兹”号航母服役至今已有50年,是美军现役最老的航母。本应在年初退役,却因特朗普此行的政治需要,被迫继续部署到前线。
这次任务并非普通演练,而是一次带有明显政治意味的“展示力量”行动。特朗普计划先在马来西亚亮相,然后登上另一艘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向盟友展示“美国保护伞”的存在。然而,当他在吉隆坡高谈阔论时,800公里外的“尼米兹”号却接连发生事故。
美军航母的燃油系统设计极其严格,从运输、存储到加注,每一环节都有多重检测机制。如果真是燃料问题,整个舰队的飞行任务应立即暂停。但事故发生后,舰载直升机依然进行起降救援,舰上运作没有中断,这与“燃料污染”完全不符。
特朗普的说法更像是一种“舆论止损”。他可能急于向公众提供解释,为自己的亚太之行挡住质疑。即使解释漏洞百出,也比沉默更能引导媒体舆论。
事故发生的时间非常微妙。10月17日,“尼米兹”号刚驶入南海不久,本应进行高调展示,包括联合演练和航母起降表演。结果刚刚亮相,就连续摔下两架战机。美军内部将此类事故定为A级事故,损失超过1亿美元。事故发生后,舰队未立即解释原因,通信受限。第二天,美国太平洋舰队仅发布简短声明称“事故正在调查中,舰队维持任务运行”,未透露具体细节。而此时特朗普在飞往日本途中,却在空军一号上主动提出“燃料不好”的说法。这一解释未经过五角大楼确认,也没有技术人员背书,却被Fox News、NBC等媒体广泛引用,成为事故的“首个解释”。
舰上两架战机的飞行前检查记录显示一切正常,飞控系统、弹射装置、雷达通讯均无异常。飞行员生还后状态良好,身体和意识清醒,没有药物反应,也没有中毒迹象。所有迹象表明,这不是单一部件的偶发故障,而是系统性风险积累的结果。
“尼米兹”号此次部署已超期7个月,舰体老化、管线锈蚀、油水系统失灵等问题长期积压。过去几次部署中,航母因核动力系统和饮用水污染问题返港维修。如今在南海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运行,事故几乎不可避免。
更大背景是,美军整体正处于“断层期”。新航母“肯尼迪”号服役推迟,“福特”号仍在“成长烦恼”中,老航母“撑场”成为无奈选择。军费受制于国会,政府曾停摆,士兵工资无法按时发放,更别说航母维护和零件更换。
2025年,美军A级飞行事故已达12起,几乎每月都有发生。从“杜鲁门”号航母上F-35C坠海,到此次南海双机事故,已不再是偶发事件,而呈现常态化失控。
南海是高度敏感的战略海域。中国在该海域建立了完善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陆基雷达、电子战系统、电磁压制网络覆盖密集。即便中方没有直接行动,美军在高压环境下的操作失误风险也大幅增加。
此次事故的关键,不在于战机坠毁本身,而在于暴露了美国全球部署战略的结构性疲态。原本用来“震慑”的航母,反而成了“自曝短处”的舞台。
特朗普试图通过亚洲行展示强硬形象,结果在南海“翻车”。接下来的访问是否按计划进行,美国媒体开始质疑。有人甚至调侃,特朗普是否还敢登上“乔治·华盛顿”号。
事故处理方式也引发关注。军方极度低调,尽量封锁信息;总统提前给出结论,似乎已有准备。这种不协调反映出美军军政系统内部信息壁垒和协调失衡。
中方对此保持克制。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方频繁在南海炫耀武力,是地区安全不稳定根源,同时表示若美方需要,中方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提供必要协助。这既展现大国风度,也向国际社会传递明确立场。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这次事故是警示。曾被视为“安全保障”的美军航母,如今频频在家门口出事,盟友对美军提供可靠保护能力产生怀疑。
过去,美国凭借海军力量在全球横行,但如今老航母带病服役,战机频繁坠毁,士兵疲惫,整个体系几近极限。“尼米兹”号事件只是问题集中爆发的一个缩影。
曾经号称“海上铁拳”的美军,如今依靠一艘50年的老航母维持霸权幻象。南海不再是航母畅行无阻的“后花园”,而是随时可能“翻船”的高风险海域。特朗普一句“燃料不好”,虽能提供简单解释,却掩盖不了美军现实层面上的全面透支。
两架战机坠毁,不只是军事损失,更是对美军全球部署能力的考验。一场本用来展示实力的亚太行,变成了国际舆论的尴尬现场。美国还能靠“秀肌肉”维持多久?这次事故或许已给出了答案,暴露了老化装备问题和全球战略压力下的系统性漏洞。无论特朗普如何掩饰,现实最终揭示了霸权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