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风险持续升高,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不能忽视。RSV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在1米内造成感染,而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门把手等物品,若被触摸后再接触口鼻,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诱因。
RSV感染的潜伏期为2天至8天,发病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部分人群可能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存在明显人群差异。
具体来说,6月龄以下婴儿初期多表现为鼻塞、低热等,1天至3天内可能进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出现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成人及学龄儿童多为轻症,类似普通感冒,症状持续1周到2周可自行缓解。65岁以上老人和免疫缺陷者则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伴随胸闷、意识模糊等风险。
RSV的流行季节在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南方地区因高温湿润环境全年流行,冬季或潮湿雨季为感染高峰。
目前,国内尚无获批使用的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和特异性药物。但是,预防婴儿RSV感染的尼塞韦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已获批上市使用,可提供特异性被动免疫防护。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赛诺菲公布了尼塞韦单抗的中国首个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韩彤妍教授介绍,该研究覆盖北京、上海、内蒙古、山东、江西、广东等地多家医疗机构。数据显示,尼塞韦单抗可有效降低婴儿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就医及住院风险,有效性分别为81%和82%。“尼塞韦单抗在中国婴儿中体现了与全球一致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韩彤妍说。
2024年9月,尼塞韦单抗于上海首批试点单位落地使用,经完整流行季验证后,今年6月市卫健委发文在全市范围新增36家试点单位。如今,上海RSV预防单抗的使用范围已覆盖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长可就近为宝宝注射RSV抗体针。
“试点单位增多,不仅能让更多婴儿获得及时保护,也标志着婴幼儿呼吸道防控体系向更加主动、普惠的方向迈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表示,创新预防手段创新使用路径,不仅能减轻疾病负担,也为优化婴儿呼吸道防控体系提供了可行路径。
医生同时表示,做好日常防护是抵御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关键。比如,坚持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流动水揉搓20秒以上,婴幼儿需由家长协助清洁手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
另外,居家和办公场所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次到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婴幼儿常接触的玩具、奶瓶等可用沸水或含氯消毒剂消毒。高发季节应尽量避免带老人、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家人出现症状时需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不共用餐具毛巾。
赛诺菲还发布了《婴幼儿呼吸道健康科普手册》——该手册由儿科专家团队参与创作,涵盖RSV、流感、百日咳等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科普知识,搭配图文解读与实用防护建议,为家长提供权威、可操作的健康指南。
下一篇:宠物如何“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