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蚩尤,恶魔还是同根生?逐鹿之战,黄帝得胜,蚩尤南迁,历史已然铸就。但我们在评判之前,可曾真正理解蚩尤和他的九黎先民?他们与黄炎二帝是否存在不共戴天之仇?亦或仅是生存所迫,仓促开战?后人习惯将败者视为魔鬼,这信史?亦或妄加揣测?本文拟正本清源,解开这历史谜团。
一、九黎久别,中原再见
在我们的记忆里,中原向是华夏之源,文明之地。但最初占据中原的,其实是后世鲜为人知的九黎先民。
九黎首领蚩尤,生而神力,又潜心炼金,令部族实力大增。但好景不长,他们失去中原,流离失所。直到蚩尤崛起,九黎重新焕发生机。部族志在收复故地。而当他们凯旋归来之时,却见中原早已人迹罕至。
九黎缘何失地?蚩尤为何再战中原?
蚩尤率九黎部族人返回中原之际,其实怀揣着复杂的心情。作为九黎的后裔,他们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当年不明原因下,先民失去了故土,开始了漫长流离。
如今,先人的荣耀,终得以重现。蚩尤忆起祖辈的叮嘱,心中涌起一番复仇的念头。他也清楚这回夺地之战势必艰苦,却从未打消收复中原的念头。毕竟,这是九黎子孙的使命。
然而当他们凯旋归来之时,却发现这里已人烟稀少。只剩黄帝和炎帝两族小规模聚居。蚩尤不禁好奇,中原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何荒无人烟?虽然对手寡不敌众,他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决定亲自探查中原的变化。
中原何以萧条?黄炎两族又从何而来?
原来,在九黎失地后,中原发生过大洪水。那场大灾难,夷平了先民的族群。原本人口聚集的中原地带,瞬间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后来,黄帝和炎帝两族迁入中原,填补了这片空白。虽说他们暂时打理中原,却还不足以带领部族开拓疆土。整个中原,仍是荒芜一片。
得知大抵事实的蚩尤,不禁唏嘘感慨。原来中原先民也历了生死劫难,甚至比流离多年的九黎还惨。想到这里,蚩尤好似看到九黎的命运。此时此刻,夺回中原已不是他一个人的心愿,而是整个九黎民族的共同使命。他必须带领族人复兴故里,完成先人未了心愿!
二、九黎复国,二帝奋起
心中有了目标,蚩尤很快便行动了。他率先攻打实力较弱的炎帝族,一举击溃对方主力。而黄帝为救援盟友,也加入了战局。然而联手之下,仍不敌蚩尤的锋芒。
蚩尤为何先攻炎帝?联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蚩尤之所以首先攻打炎帝,并非是仇视对方,而是出于战略考量。相比之下,炎帝实力确实更为薄弱,如果先取胜士气大振,接下来夺取中原的前景会更加明朗。
然而蚩尤没有料到,黄帝会及时支援盟友。九黎先民与炎黄两族并无仇怨,这并不是生死之战。所以当黄帝加入战局,蚩尤也作了让步,毕竟实力悬殊,他不愿与两族结下太大梁子。
然而让蚩尤惊讶的是,即便是联手之下,炎黄两族仍难敌九黎锐气。蚩尤这才意识到,自己率领的九黎民族,可能确实实力强劲。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也产生了一丝窃喜与骄傲。
黄帝如何力挽狂澜?双方实力对比又为何?
连战失利,让黄帝意识到九黎先民的强大。光靠传统打法,根本敌不过蚩尤的装备和力量。这时的他渐感力不从心,甚至产生了放弃中原的念头。
就在黄帝绝望之际,一个转机出现了。相传天帝派遣天女玄武,传授黄帝神秘的阵法,这才慢慢扭转了颓势。黄帝根据阵法的启发,更改了作战策略,终于战胜九黎先锋,重夺几场胜利。
当然,这也可能是黄帝自己苦心研究的新方法。毕竟九黎先民进退有序,并非蛮力之辈。黄帝合理利用地形,制定新的战术,终于找到了克制蚩尤的办法。就这样,九黎与炎黄的实力慢慢达到了平衡。
三、兄弟血战,九黎退却
在连场失利后,蚩尤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这样下去,复国的前景渺茫。为了扭转局面,他派出了自己的八位兄弟进战。然而就在即将成功之际,黄帝再度起死回生,终于击溃了蚩尤军......
蚩尤为何迟迟未用全力?八兄弟加入,情势为何再变?
之前的失败,蚩尤并未放在心上。他依旧保持了许多实力,因为对手并非全面开战。这也是九黎先民的传统,不愿滥杀无辜。然而局势所逼,蚩尤也不得不使出杀手锏。
八位兄弟個個都是族内顶尖高手,一时间,九黎军锋芒大露,连战皆捷。蚩尤也欣喜于久违的胜利,一时间大意,没能及时收兵。这就为黄帝提供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黄帝如何再度扭转局势?终获全胜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九黎的全面进攻,黄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然而历经生死,他的心志愈加坚定。在几近绝境时,黄帝静心片刻,继续钻研阵法的奥秘。最终,他融会贯通,对阵法的领悟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一次,黄帝全面应用新阵法,配合地形人员,将九黎各个击破。兄弟几人陆续负伤,军心动摇。终于,蚩尤不敌黄帝的炼心大法,只能带领残部撤退。至此,九黎先民的中原之梦破灭,黄帝坐稳中原霸主的地位!
结语
当最后一位九黎武士离开中原之时,他会怎样回首这片故土?是怀恨?还是不舍?亦或释然?历史并无定论,我们统统不得而知。
蚩尤一生不遇,命逢劫数。但倘若他成功建国,九黎先民将重现辉煌,甚至改写华夏的历史。这本已成为泡影,化为我们脑海中一段美丽而虚幻的传说。
然而传说背后的血与泪,却是那个时代真实的写照。胜负无法重来,但我们仍应缅怀先民,珍视眼前。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历史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