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月15日,随着最后一个苏联红军撤离阿富汗,这场长达十年的苏阿战争,最终以阿富汗人民的胜利划上了句号。
而历史学家也一直都公认,1979年12月24日苏联进入阿富汗的那一刻,就是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但对于苏联为什么要出兵阿富汗,历史学界到目前都没有一个定论。
有人说这是勃列日涅夫为好友报仇,冲冠一怒为蓝颜。
也有人说这是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是苏联为了争夺温暖大洋出海口,悍然发动的侵略战争。
那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也许答案只有从阿富汗身上寻找了。
在大多数人眼里,阿富汗这个国家身上最醒目的标签,就是他那个帝国坟场的外号了。
这也是世人对阿富汗人民,勇于抗击外来侵略的一种肯定。
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在古代,阿富汗地区曾先后被波斯帝国、贵霜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和大唐帝国所占据。
为什么面对这些外来王朝的统治,阿富汗没有爆发出强烈的反抗呢?
为什么阿富汗帝国坟场这个外号,会在近代出现呢?
这一切的根源都得追溯到一个人身上,他就是被阿富汗人称为国父的艾哈迈德·沙阿·杜兰尼。
艾哈迈德·沙阿·杜兰尼
杜兰尼出身于阿富汗普什图族的杜兰尼家族,他出生的时候,阿富汗还是波斯王朝治下的一个自治省。
1747年,杜兰尼跟随波斯皇帝纳迪尔远征印度,回军途中皇帝死于政变。
见势不妙的杜兰尼在混乱中,带着4000人马和大量珠宝逃出生天。
此时皇帝已死,波斯陷入内乱,阿富汗地区再度群龙无首。
部落长老和宗教领袖在一番友好磋商后,共推杜兰尼执掌阿富汗国政。
阿富汗这个国家跟隔壁的印度颇为类似,他们历史上一直都被外来势力所统治,本土人当家做主的时间几乎没有。
在杜兰尼之前,普什图人曾经于1709年建立了一个霍塔克王朝。
但没几年功夫就,被上面说过的那个倒霉蛋皇帝纳迪尔给灭掉了。
可自从杜兰尼开创杜兰尼王朝之后,阿富汗这块土地一直都被本土人所掌握。
虽然期间有过英美苏的入侵,但那都是匆匆过客不足道。
这跟阿富汗在古代历史上的状态,是截然相反的。
这种奇特的转变,必然跟杜兰尼有着某种联系。
只要弄明白了杜兰尼这个人,我们或许就能理解,阿富汗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帝国坟场了。
在杜兰尼之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什图人、塔吉克人、哈扎拉人、土库曼人眼里,根本就没有阿富汗这一概念。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有部族认同跟宗教认同,压根就没有国家认同。
毕竟阿富汗那旮瘩千沟万壑,文化交流成本高昂。没有交流就不能抹平差异,各民族的主体文化得以长期保留,而国家认同又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
杜兰尼统治期间,为了把一盘散沙的阿富汗凝聚在一起,他采取了对外扩张的办法。
杜兰尼把各部族都凝聚在自己的麾下,通过对外掠夺给他们分享扩张的红利。
久而久之,这些从来没有认同感的族群,开始产生了“我们”这个概念。
虽然距离真正的民族认同,依旧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于阿富汗漫长历史长河而言,无异于是开天辟地的一记惊雷。
因为有了共同的历史记忆,阿富汗人的精神世界里,脆弱的民族意识开始萌芽了。
在那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人,逐渐无法接受“他们”的统治了。
第一个来这里做实验的是英国人,不过英国人到来的时候,阿富汗已经换了当家人了。
在1826年的时候,杜兰尼王朝由于继承人问题陷入内乱,最终被同出普什图族的部落酋长多斯特取代,这便是阿富汗最后一个王朝,巴拉克宰王朝。
杜兰尼在世期间,阿富汗的领土版图达到极盛,囊括了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全境和伊朗东北部呼罗珊地。
但传到巴拉宰克王朝时,领土已经大幅缩水。
沙俄跟英国一南一北两面夹击,巴拉宰克王朝的势力几乎已经收缩回阿富汗本土了。
那个时代世界的主旋律,就是英俄百年大博弈。
英国人为了围堵俄国南下,在西起巴尔干东至海参崴的万里战线上,围追堵截。
阿富汗就是其中一环。
可当时巴拉克宰的开国太祖多斯特,在政治上比较摇摆,这惹得英国人很不满。
多斯特
恰好当时英国的印度总督乔治艾登,又是个铁杆鹰派。
在他看来,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万一你哪天想不开放俄国人南下,我可咋办?
1838年12月,英国人连改过自新的机会都不给,就对阿富汗发动了突然袭击。
英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时间就攻下喀布尔,擒获了多斯特。
可这一回,阿富汗人非但没有再像历史上那样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反而举起了反抗的大旗,部落大人们共同拥戴太子爷阿克巴尔为君,与英国人展开了不死不休的斗争。
英国人在阿富汗一共打了三年,来的时候58000人,回去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军医。
这次远征阿富汗的惨败,给了英国人一顿灵魂暴击。
想我大英纵横天下三百年,何曾有过如此惨败?
恼羞成怒的大英,再次组织军队闪击喀布尔,一顿烧杀抢掠。
不过这次学乖了,没敢再在这个烂泥潭逗留,烧完之后就一溜烟地撤了回来。
1878年,随着沙俄的渗透愈发严重,英国人怕阿富汗投俄,再次对阿富汗发动战争。
结果还是跟上次一样,惨败 。
战后英国人以每年十多万英镑的代价,从阿富汗那里买来了外交权。
不过对于这个封闭山地王国而言,外交从来都一文不值。
相反,英国人一次又一次的惨败,阿富汗人一次又一次的联合作战,不断地刷新着这些山地部族的共同记忆。
“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在这些人的脑海里,变得愈发的清晰起来。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衰落,阿富汗人连最后一点外交权,都不愿意让渡了,直接让英国人把权力交回来。
英国人气不过,发动了第三次英阿战争。
不过这次英阿战争就是个笑话,英国人单纯就是在开伯尔山口对着阿富汗,放两句狠话、打两发空枪就结束了,前后历时不到一个月。
第三次英阿战争,英国人之所以如此虎头蛇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老对手沙俄此时已经崩了,取代沙俄的那个苏维埃政权,正在遭遇神圣的围剿。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眼中,这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没有了沙俄的威胁,阿富汗在英国人眼中就一文不值。
但英国人这次想错了,苏联不但强行扛住了列强的围剿,还在往后的岁月里,不断地向阿富汗输出意识形态,成为决定这一区域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变量。
英国人的到来,除了给阿富汗带来灾难之外,还让这个古老的山地民族见识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虽然大部分山民,依旧按照古老的生活习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以塔吉尔为代表的一小部分阿富汗人,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并尝试将新的文明引入这块古老的土地。
他们就是阿富汗最早的一批维新派,这些人效仿的对象,就是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
凯末尔
但上层西方化的维新运动,却触动了阿富汗立国的祖宗大法 。
阿富汗是个部落制社会,所谓国王就是一个大号的部落酋长而已!
而作为国王有两项重要任务:
一是带领大家抵御外敌,二是维护意识形态稳定。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嘛!
阿富汗的这个国王,其实很像我们西周时期的周天子,他身上肩负着维护礼乐秩序的重任。
而阿富汗的礼乐就是伊斯兰教,这是国之大法,尺寸不可改动。
而现代化文明往往跟伊斯兰格格不入,你上层带头搞现代化,底层看了作何感想?
周天子带头礼崩乐坏,天下还有谁会循规蹈矩?
所以,在英国退出到苏联入侵,这中间的六十年间,阿富汗的斗争主题就是新旧之争。
在这场争斗中,前面说过的西式民主化改革,很快就败下了阵来。
在后半段真正主导新旧之争的,是苏联的共产主义文化跟本土的伊斯兰文化。
英国人从前入侵阿富汗,只是单纯的要搞军事扩张,并没有想过输出什么文化。
但是苏联不一样,所以他跟阿富汗之间的矛盾,远比英阿矛盾要严重得多。
达乌德
最早被苏联人寄予厚望的,是红色亲王达乌德。
此人是末代国王查希尔的堂弟,思想上一向亲共。
但他这种危险的倾向,引起了国王的警惕,在1963年将他赶下台。
十年后,达乌德在苏联的代言人,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帮助下重返政坛,并把自家的王朝给革了。
不过二次执政后的达乌德,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边倒地亲苏了。
在跟苏联保持友好的同时,他还偷偷摸摸跟美国眉来眼去。
用当时美国中情局局长的话来说:达乌德最大的乐趣,就是用苏联的火柴点美国的香烟。
达乌德这种行为,引起了苏联的不满。
1977年,勃列日涅夫在与达乌德会面的时候,公开要求对方回头是岸。
而达乌德则当众怒怼勃列日涅夫,双方在公开场合彻底闹翻。
一年后,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彻底推翻达乌德。
这次上台的人叫塔拉基,这人是勃列日涅夫的学弟,传闻两人关系极铁。
相比于阿富汗总统,塔拉基更愿意把自己当成苏联的阿富汗总督。
他一上来,就效仿苏联搞土地改革、解放妇女、打压宗教。
面对反对势力塔拉基,干脆学起斯大林搞大清洗,很快就把阿富汗各地弄得狼烟四起。
塔拉基
塔拉基这种全面苏化的玩法,连党内同志都看不下去了。
二把手阿明,极力反对他一边倒亲苏,开始明里暗里抢班夺权。
这两人,一个代表外国利益,一个代表本土利益。
塔拉基这种外国代表面对本土派时,虚得很,没有主子的支持,啥也干不成。
塔拉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跑到苏联求助。
可苏联三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一致认为出兵阿富汗不合算。
为了安学弟的心,勃列日涅夫承诺会让克格勃搞死阿明。
勃列日涅夫
可塔拉基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要自告奋勇回去搞死阿明。
他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摆鸿门宴。
他请苏联大使出面,想要以苏方的名义邀阿明赴宴,在宴会上埋伏刀斧手干掉阿明。
不料阿明警觉极高,千钧一发之际硬是让他给逃了。
这下双方彻底闹掰了,回去之后阿明就码人把塔拉基给干掉了。
更麻烦的是,经此一事,阿明跟苏联之间算是彻底闹掰了。
阿富汗投美,在当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阿明
万般无奈之下,苏联这才出兵阿富汗干掉阿明,扶持了一个叫卡尔迈勒的代言人。
很多资料都显示,刚开始的时候,苏联人并没有想过要在阿富汗待这么长时间。
在他们原先的预想中,扶持一个亲苏政权后,就可以退回去了。
但现实情况,远比他们想的要复杂得多。
阿富汗人根本就不认卡尔迈勒,这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周天子。
苏联人的思维简单粗暴,不服是吧?打到你服为止。
可苏联人这么一搞,就触发了“我们”与“他们”的对立机制。
阿富汗人民在各级宗教领袖和封建领主的号令下,开始团结起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跟苏联红军展开人民战争。
有朋友也许就会问了,那苏联人扶持一个不信共产主义,信伊斯兰教的代言人,行不行啊?
当然行啊!可这么一来就会带出另外一个问题。
这个新天子,他究竟是苏联立的呢?还是本土族群拥立的呢?
很明显,如果苏联真有能耐立天子,又何必委屈求全呢?所以这个天子,肯定需要本土派点头,才能坐得稳。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是本土派点头立的,他代表的又是谁的利益呢?
当然是阿富汗本土族群啊!
好,那么我们再来问最后一个问题,一边倒亲苏或亲美,对阿富汗有利吗?
答:没有。
对于阿富汗族群而言,一边倒容易被人控制,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所以他的最佳国策,就是左右摇摆。
可偏偏他的地理位置又太重要,万一他摇摆到对手那边,后果是不可承受的。
所以大国往往不许他摇摆,必须要他选边站,这就让阿富汗陷入了一个死循环里了。
这样一来,凡是阿富汗本土派选出来的天子,肯定要跟域外大国不对付。
可域外大国立的天子,又不能代表广大族群的利益,阿富汗本土派是绝不会认的。
你看,这样一来,除了打还能怎么办?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