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后,汉灵帝病逝,后朝中又爆发“十常侍”之乱,此时受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所召,董卓率兵进京,废了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初见二帝时,刘辩很怯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而刘协却能对答如流,明显要比刘辩聪明些。按理说越聪明的人越不好掌控,那董卓为何要拥立刘协为帝?
第一、出于个人喜好。
董卓虽然是权臣,但他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初见二帝时,因为刘辩怯懦的表现,董卓便对其生出了厌弃之心,因为董卓本是粗狂好战之人,他觉得作为皇帝就不该有这种怯懦的表现。而刘协的表现反而赢得了董卓的欢心。
第二、刘协更好掌控。
虽然说刘协比刘辩要聪明,但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刘协要比刘辩更好掌控。一是因为刘协再聪明,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少年,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二是与刘辩相比,显然刘协背后的势力更没有威胁。众所周知,刘辩生母何太后还在世,其有一定的威望,而且刘辩的舅舅为当朝的大将军,权倾朝野,朝中有大批的大臣都站在刘辩一边,万一刘辩长大,登高一呼,便会有数不清的支持者。
第三、宗族感情。
众所周知,刘协生母早亡,其由灵帝生母董太后抚养长大,而董太后与董卓同姓“董”,董卓自认为自己与董太后是同族,而刘协又号“董侯”,在潜意识里,相比于刘辩,刘协跟自己的关系更近,所以董卓在内心里是希望刘协当皇帝的,从董太后方面来讲,刘协当皇帝对董氏家族是更有利的。
第四、树立威望,清除异己。
大家都知道,董卓这个人是有野心的,他废少帝立刘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通过废立皇帝来看看朝中有哪些人支持自己,站在自己这边,有哪些人是反对自己,站在自己对立一边,好清除异己,为之后自己掌控朝堂清理道路,这和赵高“指鹿为马”其实是一个道理。
虽然之后果然如董卓所愿,其成功地掌控朝堂,但因为其残暴不仁,终究失去了民心,寒了士族的心,最终惨被杀害,可以说,董卓其实是死于自己之手,若其像曹操那样,励精图治,或许,又是另外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