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连起来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司马迁在史记中弄错了刘邦的庙号,误以为是高祖,习惯上也称刘邦为汉高祖,严格说来还是汉太祖。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谥号是太武皇帝,连起来是: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合起来就是:宋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赵匡胤。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合起来就是: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这其中的“高祖”、“太祖”都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用在祭祀中,为了方便称呼祖先的一种称呼,由于中国大一统的朝代都有数百年,因此后世子孙颇多,就必须给自己的祖先上一个庙号,以方便祭祀。
比如西汉国祚是210年,就算20年一代人,西汉也有十余代人,实际上有11位皇帝,分别是:汉太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这么多的皇帝后世子孙在祭祀时就很麻烦,因此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只能挑几个最重要并且有功绩的皇帝来保留庙号,西汉一朝有庙号的皇帝只有4人,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东汉皇帝有14人,其中只有三人有庙号,分别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两汉尚能严格遵守庙号制度,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庙号就泛滥了,尤其是处于大乱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只要篡位做了皇帝,都会弄个庙号,比如魏朝,曹丕做了皇帝之后,追封曹操为太祖,谥号是武皇帝,合起来就是魏太祖武皇帝曹操,曹丕还追封自己的高祖曹腾为高皇帝,要知道曹腾可是宦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追封宦官为皇帝,已经乱套了。
到了唐朝时期,除了亡国之君外,每个唐朝皇帝都有庙号,不管他的功绩如何,庙号泛滥之下,导致祭祀的混乱,而且从唐朝开始,谥号的字数也开始增加,而且是朝代越往后,谥号越多,汉朝皇帝的谥号一般就是三个字,唐朝有所增加,一般是3~9个字,到明朝时期,谥号已经有二十多个字,到清朝更恐怖,皇帝的谥号达到25个字,比如上面康熙帝的谥号。
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
除了高祖和太祖这两种庙号之外,还有:世祖、圣祖、成祖、始祖、烈祖等庙号,哪位皇帝用哪个庙号都有严格的制度,而且是经过后世皇帝与大臣共同商议出来的。
庙号制度从商朝就开始了,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庙号是太祖,他的名字叫子履,当时的谥号不完善,商汤在祭祀中被称为商太祖。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周朝没有延续商朝的庙号制度,周朝君王是没有庙号的,但是有谥号,比如开国之君是周武王姬发,西周最后一任君主是周幽王姬宫湦,东周第一任君王是周平王姬宜臼。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废除了庙号与谥号制度,他认为这是儿子在议论父亲,大臣在议论君主,这是不合适宜的,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按顺序依次为二世、三世,直到万世,这就不用庙号也能祭祀。
汉朝又恢复了庙号与谥号,并有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后世朝代大多都沿用了汉朝的庙号与谥号制度,只是没那么严格,越往后,任何皇帝都有庙号与谥号,而且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
宋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赵匡胤
高祖和太祖一般用在开国皇帝身上,比如汉太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这些都是开国打天下的皇帝。
世祖、圣祖、成祖一般用在再次打天下的皇帝身上,比如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这些都是二次打天下的皇帝。
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但自认为是西汉的延续,就是二次打天下,朱棣靖难之役击败了建文帝朱允炆做了皇帝,朱棣就是二次创业,康熙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打击准噶尔与沙俄,功绩卓著,相当于二次创业,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相当于二次创业,把太祖的庙号给了他的爷爷成吉思汗。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有何区别?
《礼记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这是中国古代的宗庙制度,天子(皇帝)有七庙,一个始祖之庙加上三个昭庙与三个穆庙,也就是三昭三穆+始祖,诸侯是五庙,二昭二穆+始祖,大夫是三庙,一昭一穆+始祖,士只有一庙,而普通百姓连庙也没有,只能在陵寝祭祀。
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
这里的始祖就是大祖,也就是太祖与高祖,太祖与高祖的相同点是:太祖与高祖都是远祖的意思,不同点是:太祖比高祖更为古老。
比如曹操是魏太祖,曹丕是魏高祖,曹操是曹丕的父亲;杨忠是隋太祖,杨坚是隋高祖,杨忠是杨坚的父亲;李虎是唐太祖,李渊是唐高祖,李虎是李渊的祖父,大多数朝代的太祖比高祖要古老,但也有例外。
比如晋朝,司马昭是晋太祖,司马懿是晋高祖,司马懿可是司马昭的父亲,高祖反而比太祖古老了,这说明高祖与太祖哪个更古老,古人也是有不同看法。
先帝的庙号是用高祖还是用太祖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的,也要综合考虑要追封上溯几代皇帝,如果追封的皇帝太多了,庙号可能都不够用,因类宗庙制度之下,天子最多只能祭祀七庙,多了就是去掉,始终保持七庙即可。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大多数情况下,太祖一般在高祖之前,如果把太祖的庙号封给开国皇帝,那开国皇帝的祖先只能用其他庙号,如果庙号不够还可以自己创造,比如朱元璋是太祖,他还追封四世祖先,分别是仁祖、熙祖、懿祖、德祖,不怕不够用。
也有用其他庙号来追封开国皇帝祖先的,比如刘邦的父亲庙号是始祖,再比如唐朝,唐高祖之前还有:世祖、太祖、懿祖、献祖、大圣祖,根本不担心不够用,虽然追封这么多,但实际上祭祀的就只有七庙,后世皇帝会不停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更换。
高祖和太祖可以通用,也可以根据喜好来用,至于到底用哪个,则由后世皇帝来确定,高祖和太祖并没有实际上的区别。
更多文章可查看世界历史网(shijielishi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