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7日晚,周总理在即将启程前往苏联的前一天,特意前往北京医院,探望病重的老友任弼时。然而,任弼时却拒绝见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在延安的杨家岭召开。
这次大会,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地位,还选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位成员。
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以及任弼时。
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锤炼,五位核心领导人感情甚笃。
在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被困在窑洞里,跟外面断了联系。
敌人封锁得严严实实,物资根本送不进去,战士们只好自己动手,种菜吃。
毛主席带头在窑洞门口种辣椒和西红柿,朱德那边也搞了三亩地,种了十几种蔬菜。
另一边厢,周总理和任弼时在纺织室内忙碌着。
两个大男人竟然对纺织情有独钟,周总理因为摔马胳膊受伤,只能单手摇车,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任弼时则有着纺线的天赋,纺出来的线又细又长。
对着织出来的制品,两人常常互相开玩笑,嘲笑彼此的纺线水平。
不过,生活的艰苦仍然让战士们举步维艰。
无饭吃、无处住的困境下,冬天逼近,没有棉衣御寒。
任弼时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解决无数军中大事,无怨无悔。
周总理和任弼时住在同一个窑洞,关系很好。
任弼时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归,为了不影响周总理休息,他会从窗户进出。
周总理有气管炎,咳嗽的时候尽量躲着任弼时。
有一次晚上,周恩来咳得厉害,正好撞见从窗户进来的任弼时。
两个人对看一眼,心照不宣。
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满怀期待地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为此大家干劲满满、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可是,任弼时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两次大会期间,他的血压飙升至200多,在工作中好几次突然晕厥,失去意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可这时候,五大书记里面年纪最小的任弼时,却只能躺在病床上,靠收音机听这个历史性时刻。
毛主席知道任弼时的情况后,立刻请求斯大林派医疗队来为任弼时治疗。
检查结果一出,吓坏了苏联的医疗专家。
任弼时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威胁到他的生命。
要挽救任弼时的生命,需要他立即休养。
于是任弼时就去苏联治病,身体情况有所好转。
可就在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了,美国军舰跑到台湾海峡闹事。
任弼时不能坐视不理,他写信给毛主席希望复职。
毛主席舍不得任弼时,但也明白他的心情,最后答应让任弼时每天只工作四个小时。
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革命事业的召唤,任弼时每天把自己逼到极限,常常工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
不久,他的身体亮起了红灯,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就在1950年10月份,任弼时突然病倒,再次被推入了手术室。
10月7日这天,周总理正要坐飞机去苏联办事,但他放心不下任弼时,还是抽空去了趟医院探望他。
病房外,任弼时夫人陈琮英小心翼翼地打开门,压低声音说道:“弼时已经睡下了,怕是不能见您了。”
其实,陈琮英心中有千言万语,此时的任弼时害怕让战友看到他不堪一击的模样,所以拒绝让周总理见他一面。
周总理沉默地点点头,接过医疗报告,安慰道:“我会带他的体检报告去苏联,再来给他治病。”
说完沉重地挥了挥手,转身离去。
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
10月27日,任弼时的心脏最终停止了跳动,享年46岁。
从此,四大书记少了一位,革命路上缺了一盏明灯。
病危通知一经发出,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立即赶来。
然而,所见却已是冰冷的身躯。
10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等四大书记齐聚送别战友。
出殡仪式那天,周总理亲自扶灵,毛主席亲手主持入殓,任弼时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参考文献:
刘武生《志同道合 义重情深——周恩来和任弼时的战友情结》
下一篇:假如特朗普重返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