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我国历史的读者都会知道: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原王朝不断更迭,政治形势极不稳定,社会生产基本陷于停滞,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杨凝式,就不幸生活在唐朝末期至五代十国这一乱世。然而,他在经历六朝、侍奉过15位帝王后,还能做到善始善终,最终成为承唐启宋的书法大家。下面就来探讨他是如何做到的,题目为:
身处乱世的杨凝式,为何不仅能善始善终,而且成为书法大家呢?
一.身形矮小的“杨疯子”,经五代能善始善终
杨凝式,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出生于公元873年,是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他虽然长得身形矮小,但聪慧过人、刻苦好学。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杨凝式登归系榜进士第。中进士之后,即入仕为度支巡官,后又调任秘书郎、直史馆。
杨凝式的家族属于弘农杨氏“越公房”,是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后代,祖辈均为唐朝的宰相或重臣。他的父亲杨涉在唐朝末年也官至宰相。朱温夺取李唐帝位时,杨涉负责向朱温送交天子印信。杨凝式当时很年轻,他见父亲揽过这个差事,便对父亲说:“大人身为宰相,而国家却到了这种地步,不能说没有一点过错。但您又要把传国玉玺交给别人,保自己的富贵,那千年之后人们该怎么评论您?父亲还是推辞为好。”
由于当时朱温时常派人刺探唐室大臣的言论,士大夫们因此遭祸的不在少数。而父亲杨涉也处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所以他一听儿子说出上述言论,大为惊恐地说:“你这是要灭了我的家族啊!”因此,全家好几天都神情沮丧。为了防止消息泄露,杨凝式只得装疯,以躲避可能发生的政治迫害。
自从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乱世之后,杨凝式便有了奇怪的“心疾”,他不仅仕途上心灰意冷,而且开始了佯疯的避祸生活。但是,因为他家是官宦豪族,各种势力都想极力拉拢之,所以杨凝式在五代的各个朝代,始终都有官做。
杨凝式于后梁历任集贤殿学士、考功员外郎;在后唐官拜中书舍人、侍郎;后晋、后汉累官礼部尚书、太子少师;后周官至尚书左仆射、太子太保,连逝世后都被赠太子太傅。真正做到“善始善终”,这正是他巧妙装疯的结果。
如在杨凝式曾授知制诰、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这些处于政治权力中心而有危险的官职时,他皆以“心疾”“疯子”病犯而免罢改任闲职。他心知肚明征战的残酷性,则用“疯子”行为大声喧哗违犯军纪,最后安全遣回洛阳。
又如当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于契丹的石敬瑭,建国“后晋”后,作为一个“疯子”,杨凝式犹然懂得廉耻,他在晋天福初年,即辞官归洛阳,自愿开始潦倒的隐居生活。直至后晋出帝开运(944年-946年)年间,宰相桑维翰主政时,知道杨凝式没有俸禄供给而生活十分拮据,特意奏请出帝任命他为太子少保,分司洛阳,才让他有份固定的俸禄以养家度日。
纵观杨凝式一生,曾殚精竭虑于仕途安危,是一位高级的职业“疯子”,每遇危机则用之化险为夷,从而以宁武子、东方朔式的诙谐荒诞无稽游戏于兵荒马乱的五代,最终保全了自己及家族,真是可悲可叹也。
杨凝式之所以能够为后人铭记,既不是因为他有多显赫的官位,更不是因为其神经质的举动,其真正的原因是,他是一名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书法大家。接着就来说说杨凝式的书法成就。
二.行书集大成,终承唐启宋
处于乱世的人们连生活都无法保障,根本无暇顾及艺术爱好与创作。杨凝式正是生于书法不被重视的晚唐五代,他用装疯卖傻避开政治灾难后,又大胆地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书法创作的大旗,且在特立独行之中能以雄杰之笔势、多姿之体格,在行书艺术上“破方为圆,削繁为简”,取得了承前启后,开宋人先声之成就。
杨凝式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他临摹行书颜真卿,并非简单的学习、继承,而是首先学习颜真卿行书的笔墨潇洒、纵横错落、淋漓痛快之优点,继而反省颜行书在补充二王之际的过分之处,使颜行书在自己手中似乎出现了不衫不履之貌,最后力追二王行书,复刻晋人那种萧散有致、侧仄皆得于颜行书之中的技法。
具体来说:杨凝式先改变二王晋人那种唯一清健劲挺的表现之法,而以圆通融会之法出之,实现“破方为圆”。然后“削繁为简”,改变颜真卿行书墨迹淋漓太甚之处,辅之以清轻空灵之法。
不过,杨凝式虽然破方,但他的根基其实正在方中。他初学欧阳询之方正,所得皆见于行书作品之中。如《韭花帖》每字独立,笔虽圆而劲挺,布白向背相得都是欧书的神髓。
杨凝式行草书的真髓虽在二王,但其貌又不露一点痕迹,可称为善学的典范,因此黄庭坚说他“下笔便到乌丝栏”。以杨凝式的代表作《韭花帖》而言,其书淳古淡雅,凝远可爱。细玩其用笔,与《兰亭集序》丝丝入扣,深得“第一行书”之神理。
杨凝式书法艺术真传在“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中有所体现。“宋四家”对杨凝式之行草都有卓见,而且身体力行,结合自己的特长以杨氏之遗法,成就自家之面目:
苏轼得杨凝式之雄健沉着,米芾得杨凝式之淋漓跌宕,黄庭坚得杨凝式之清癯高洁,蔡襄得杨之风雅华腴。此外,王安石、蔡京、蔡卞等人的书法,也是以杨书为根底的。由此可见杨凝式对宋代书坛的巨大影响。
总之,身处乱世的杨凝式,为避开政治风险,巧妙装疯卖傻,从而得以善始善终;他还能在乱世年代,大胆扛起书法创作大旗,汲取前辈书法营养、勇于创新,最终成为承唐启宋的书法大家。
杨凝式巧妙躲避乱世的方法,值得后人借鉴;他在乱世年代,勇于传承书法艺术、敢于创新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与称赞。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