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作为“四风”之首,犹如顽瘴痼疾,危害极大,且不断隐形变异,“换个马甲”卷土重来。我们要以基层减负为抓手,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作秀式”歪风助长形式主义。部分单位热衷于“人海战术”,讲排场、搞形式,借调之风盛行。在部分领导看来,借调人员好管理,追究责任成本较小,导致借调越清理越多。部分单位热衷于组织现场会、打造示范点、搞庆典、办比赛,抽调人员、组织群众,在上级领导面前“作秀”,在公众面前“作秀”,力图通过“大动作”造“声势”、造“盆景”,“秀”出虚假繁荣的假象。
“打卡式”歪风助长形式主义。把工作当做“旅游”或“打卡”,下村、调研、入户走访等只求“到场”,许多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打卡式”上班、拍照式整改成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常态。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用过度留痕、文山会海、突击应付、浮于表面的走访调研等方式,为形式主义“摇旗呐喊”,本应该向基层倾斜的人、财、物为形式主义买了单。
责任空转是罪魁祸首。破除形式主义,要主动担当作为,立足于工作岗位,对照职能职责,依法履职、正确履职、认真履职。各级党委政府要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活用“鲶鱼”效应等措施,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执法,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基层减负流于形式。首先,要从考核目标任务上减。让基层干部从纷繁复杂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少一点“一票否决制”,真正从源头上为基层减负。否则基层干部只能疲于应付各类考核、调研等等,对于本职工作“见子打子”,对于群众的诉求只能“拖一拖、放一放、研究研究”。其次,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多往基层充实人员,加强选调生、驻村工作队、西部志愿者等人员力量。项目、资金多往基层倾斜,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村、关键在人才,用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制度留人,不断选优配强基层人才队伍。
错误的政绩观时刻作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要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无论是“作秀式”“打卡式”,还是频繁“更换马甲”,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错误的政绩观作祟。党员干部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默默耕好“责任田”,坚决抵制层出不穷的形式主义,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追逐梦想。将个人的追求与基层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抵制“躺平”和“摆烂”,真真正正融入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淬火成金、百炼成钢。
作者/王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