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懿分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专家:他不撤军就输了
创始人
2024-12-18 09:21:41
0

蜀汉与魏国的军事对峙,向来是三国时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227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懿亲率大军十数万人攻打诸葛亮所守的阳平关。就在这场决定两军胜负的关键时刻,诸葛亮竟然命令打开城门,素衣抚琴,一派闲适的景象。这个举动令人匪夷所思,难道诸葛亮真的如此自负,认为司马懿无法攻破城池?但细思极恐,诸葛亮作为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怎会如此大意?他难道设下了什么诡计,企图唬住司马懿?

果然,眼光独到的司马懿一眼看穿了诸葛亮的伎俩,那就是赫赫有名的"空城计"!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明白空城计的虚实后,司马懿为何还选择撤军?按理说,识破了敌人的计谋,不正应该乘胜追击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沙场老将临阵却步,放弃了攻城的绝佳良机?是深藏不露、权衡利弊,还是别有隐情?接下来,让我们一探这其中的缘由。

诸葛亮智计无穷,空城计让司马懿大惑不解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最杰出的军事家,智谋过人,用计谋智取敌军屡见不鲜。227年,蜀汉和魏国军队在阳平关彼此对峙之际,诸葛亮突然布下空城计大开城门,亲自抚琴作乐,这番作为令对手司马懿大感诧异。

空城计的布置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诸葛亮对当时局势预先分析和计算的结果。事情的起因是诸葛亮早已得知魏国大军压境,他闻讯后,将大部分军队派往别处,只留下不到一万人手在城内防守。这一作为看似自信狂妄,实则深怀大义。诸葛亮料定曹魏大军虽然兵多将广,但军心渐散,内部存在严重嫌隙,再加上久攻不下,必然会产生困兵之忧。为了防止敌军做出激进决定,诸葛亮选择布下空城计。

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城内军士们悉数隐蔽起来,与此同时,他要求城门大开,并亲自端坐城头抚琴,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假象。整座城池竟然无任何军事防御的迹象,这番装束诡异之极,看似怠慢无谓,实则暗藏玄机。

果不其然,就在曹魏大军驻扎城下,准备发起总攻之时,司马懿远远望见诸葛亮从容不迫的神情和凄美圆转的琴音,不免心生猜忌。诸葛亮作为一代军事奇才,在这种危急关头竟能如此放浪形骸,想必另有隐情。司马懿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也并非莽夫,自然不会轻举妄动,闯入可能埋伏重重的城内。于是,这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当即决定暂且按兵不攻。

而就在双方陷入僵持难解之际,诸葛亮那边终于不见动静。经过反复权衡,司马懿判断应是诸葛亮谋算落空,于是决定撤军。这一谨慎决定无疑是司马懿为了保全大局做出的权衡,但从结果上看,也错过了一次攻城掠地的良机。空城计一役结束,双方总算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城中城外暗潮涌动,一触即发的战云却依然没有散去。

空城计虚实,司马懿洞若观火

虽然诸葛亮的空城计当时令人匪夷所思,但其实对于久经沙场的司马懿而言,这一计谋的虚实早已了然于胸。身为一代谋臣,司马懿自然不会被这种表面的伎俩所迷惑,他早已看穿了空城计背后的实质。

司马懿是曹魏王朝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从年轻时就随父亲司马宣王一同驻扎军营,学习兵法谋略,后期又跟随曹操征战沙场,久历战阵,阅兵无数。到了统帅大军之时,司马懿已是久经沙场、饱览阵纲的老将。这样一位富有经验的军事家,怎会轻易上当受骗?

据史书记载,当时阳平城内只余下区区一万余人,而司马懿亲率数十万大军压境,两军之间的实力悬殊可见一斑。如此鲜明的差距,就算诸葛亮设下什么诡计,恐怕也无力对抗曹魏雄厚的军力。司马懿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他怎会对如此渺小的军队存有顾虑?

可是,司马懿为何当时迟疑不前,反而选择了最终撤军?这其中定有蹊跷。有学者推测,眼见诸葛亮摆出如此镇定自若的架势,司马懿怀疑其中另有隐情。作为智勇双全的军事家,他不能不防患于未然。史书上也有相关记载,当时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安然抚琴时,曾多次下令"按兵不动"。可见他对此深有顾虑。

不过,这场军事对峙到底是真是假,历史上也存有争议。司马懿到底有没有看穿空城计的实质,不同的史家也有不同的评说。《三国志》中并未提及此事,而相传较早的《条亮五事》中则有记载。但有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细节如何,恐怕已无定论。

有一种说法认为,《条亮五事》中提到的空城计情节,其时间地点等细节前后矛盾,因此人们怀疑其可信度。但也有学者认为,纵使细节有出入,总的事件脉络并非虚构杜撰,不能因噎废食。

总的来说,司马懿作为一代谋主,从其军事手腕和才能而言,显然不会轻易上当于表面现象,他一定有其更深层次的权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那一刻试图回避与诸葛亮的直接冲突?背后又存在什么隐情吗?这就需要从双方之间的关系中窥探一二了。

诸葛亮暗藏杀机,两军阵前绝不简单

对于诸葛亮在阳平城演练空城计一事,其深层用意并非一味无谓示弱,而是怀有一番绝妙机谋。从诸葛亮布置这出戏码的细节可见一斑,他暗中另有惊心动魄的布局。

细究诸葛亮布置空城计之时的各项细节安排,可见其中诡谲玄机。按照诸葛亮的谕令,城中除去他亲自坐镇城头抚琴作乐外,其余城防全部撤离,好让外人看去,只余一人在城内无备。但事实上,诸葛亮早就将大部分军队隐蔽在城外腹地,伺机而动。这番布置无疑给曹魏军备战士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也为诸葛亮预留了随时发起反击的可能。

不难看出,诸葛亮煞费苦心布下这一重重陷阱,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为了给予曹魏军最大的心理打击,从而极大地削弱其战斗意志。显然,诸葛亮出此离间计谋,是对局势发展有着精心算计。

诚然,当时蜀汉军队数量远不及曹魏,仅凭人马悬殊这一点,诸葛亮就注定无力全面抗衡。然而,他深知军心可使军力倍增,敌人疑虑重重、丧失斗志,往往会酿成战场失利。诸葛亮本就是此道高手,他是在借助心理战术,企图以小博大,乘虚而入,在双方的军事消耗中谋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诸葛亮所谓"孙子兵法"中,曾经专论过"攻心计"和"行阵计",用心理战术扰乱敌人阵脚,使之丧失斗志,这正是当时他运用空城计的原理所在。可见,诸葛亮这番举措绝非无的放矢,而是蕴含了极为深远的战略考量。

此时的魏蜀双方,其实早已陷入了一场智者间无声的缠斗。虽然双方表面维持僵持局面,暗地里却早已运作策略,暗潮汹涌。对于诸葛亮而言,借助蜀军勇猛精锐,他一方面可能寻求与曹魏军对垒的时机,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暗中出其不意的可能。

他与司马懿之间,更是一场隐藏在阳平城这场大戏背后的智力博弈。双方都是谋士出身,相见恨晚,但又不得不加以防范。从诸葛亮布置隐藏大军的细节来看,他其实很清楚司马懿足智多谋,不会轻易上当。因此,诸葛亮或许暗地里另有更深远的计划和部署,比如说借机引诱敌军深入腹地,然后予以重创等等。

无论如何,这场谜一般的空城之战,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背后是两位军事家智计暗斗、机锋交织,双方各有盘算,都在暗自酝酿着某种突破口。阳平城固然只是双方军事冲突的一个缩影,但足以预示今后两军将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会战在所难免。

司马家族野心勃勃,不敢与曹魏公然对抗

司马懿之所以在阳平关之战中临阵退缩,选择收兵撤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出于对司马家族在曹魏朝局中微妙地位的权衡。司马氏在当时虽然权势渐隆,但终究非曹魏正统,家族的根基尚不稳固,因此不敢与曹魏朝廷公然对抗。

当年曹魏建立后,其统治基础主要来自两大家族:一为汉室宗亲,即曹操的妻家窦氏;另一个便是司马氏家族。这两个豪门世族,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司马懿的父亲司马宣王,曾与曹操并肩作战,为曹魏开疆拓土,可谓是鼎力相助。

然而,即便地位显赫,司马氏毕竟只是权臣之家,没有皇室血统。因此在朝野间的地位终究存在缺陷和不稳定因素。尽管曹魏帝国的开国功臣曹真曾将司马氏列为九大姓,地位仅次于曹魏本家,但这种地位存在着不确定性。

当时魏国朝政中,主导者是曹魏二位君主:文武英明的曹丕和曹叡。而司马懿所处的环境,便是在这两位魏主的庇护下,勉力应对着来自后世姓曹子孙们的压力。不可否认,作为外姓权贵,司马氏在朝中一直承受着来自世族的质疑和压力。

司马懿本人虽然身份显赫,担任着丞相和大将军的重要职务,但事实上仍受制于曹魏本家的掣肘。这让他在一些重大军事决策时,多有顾虑,不得不小心翼翼。

据史料记载,在227年阳平关之战的前夕,司马懿本已准备率军深入蜀汉领土,与诸葛亮一决雌雄。然而最后,却做出了退兵撤军的决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出于对曹魏本家压力的考虑。

按照当时局势分析,如果司马懿真的一味强攻,极有可能使蜀汉决裂。一旦蜀汉彻底倒向他家,作为非正统,司马氏无疑将直接面临曹魏本家的质疑甚至打压。出于对曹魏正统地位的珍视,司马懿不得不在这一时刻做出退让。

同时,有一种说法是,曹魏上层刻意保留着蜀汉这一政治力量,作为牵制外戚司马家族的一种手段。如果战事彻底扩大,蜀汉这一平衡力量被铲除,司马家族的地位必将大增,不利于曹魏正统王朝的长治久安。

所以,在司马懿看来,即便有机会攻破蜀汉,扩大自身功绩,却也未必有利于大局,反而可能给家族带来极大隐患。为了维护自身实力,避免被视为另起炉灶的异己,司马懿不得不做出暂时退让,避免激化矛盾的选择。

这种顾全大局的权衡,折射出当时魏国内部权力博弈的错综复杂。尽管司马氏在军政上已经声望显赫,但在皇室与外戚之间的矛盾中,依然处于弱势一方。因此在重大决策时,无可避免地要顾及这层隐藏的阻力,最终做出一些看似失利但实则权宜之计的抉择。

蜀汉临危不惧,奋起直捣重围

诸葛亮在阳平城设下空城奇计,虽然始料未及司马懿居然选择暂时撤退,但蜀汉方面也绝没有就此松懈大意的打算。事实上,蜀汉在这场军事危机中临危不乱,奋勇向前,毅然采取了进攻的战略行动。

当年曹魏大军压境而来,意图将蜀汉彻底围堵于阳平城下,并非没有道理。阳平城乃是守御蜀汉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守,蜀汉王朝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步。因此诸葛亮才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设下这出佯装虚弱、暗藏杀机的空城奇计。

不过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没有就此止步。在布置了阳平城的佯攻伎俩后,蜀汉军队紧接着立刻行动起来,孟获、费祎等名将率领大军直扑曹魏军阵营。这一行动无疑是出其不意,给予曹魏方面沉重的打击。

当时孟获率领三万精锐之师,突然杀出阳平城,趁着夜色袭击曹魏军阵营。而附近的汉中等地也同时发动进攻,夹击曹魏军大营。这种多点开花、出其不意的进攻手法,无疑给曹魏方面造成了极大困扰。

史书记载,当时曹魏营中一片混乱,烟尘滚滚,马蹄声不绝于耳。蜀汉军队正是趁此机会,疯狂攻城掠地,直捣曹魏重围。在这种突如其来的进攻面前,曹魏方面一时竟无暇应对。如此近在咫尺的威胁,无疑给司马懿等统帅带来了极大压力。

这一出其不意的进攻行动,正是诸葛亮有备而来的布局。司马懿前期的退却,给了诸葛亮可乘之机,蜀汉一举将战火烧向了曹魏的腹地和大营。孟获等人骁勇善战,士气正盛,因而造成曹魏军中一片骚乱。

不仅如此,就连远在汉中的名将费祎,也在这场进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史书载,当时费祎麾下五千精兵,突然从汉中小路袭击曹魏后路,造成曹军阵脚大乱。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曹魏军中一时陷入混乱。据载当时的军报往返如麻,曹魏统帅司马懿一时无法应对。最后只得命令全军固守营盘,并派军队前去阻击蜀军,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不难看出,诸葛亮早有这番部署。他先借助空城计困惑敌军,但紧接着又施以强攻猛击,直逼曹魏大营,意图一举击溃曹军,扭转战局。这出乎其不意的进攻手法,无疑使曹魏军中一度陷入恐慌,无暇应对蜀军猛攻。

由此可见,诸葛亮步步为营,计谋缜密,在关键时刻并未手软放弃,而是毅然采取了进攻的策略,给予曹魏大军致命的一击。即便最终未能攻陷曹营,但也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避免了被彻底压垮的命运。这场乍现乍没、诡谲莫测的进攻,正是诸葛亮用计谋掩护蜀汉存亡的最佳体现。

相关内容

原创 ...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最近越南那边可热闹了,政坛上的动静不小,就像一...
2025-07-27 22:01:28
难怪雍正要杀邬思道,你看他...
《——【·前言·】——》 雍正登基那年,有一件事传得很怪。深夜,他...
2025-07-27 12:21:12
原创 ...
这个问题,像一个为所有内心自卑、又对爱情怀有孤勇的人,量身定做的陷...
2025-07-27 00:20:49
原创 ...
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朝代非常著名,唐朝延续了两百八十九年,...
2025-07-26 15:01:26
原创 ...
尽管以色列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它根深蒂固的恐惧感依然深刻影响着其在...
2025-07-25 18:02:05
原创 ...
普京向特朗普发出严厉的警告,表示如果乌克兰使用西方国家提供的远程武...
2025-07-23 16:02:54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原创 如... 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空气中的很多灰尘和垃圾都会随空气进入肺部,所以肺部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
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 原标题: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请收好 处暑的天气多变,可能给我们的身体...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激光术后护理指南:如何科学恢复...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常用于去除瘢痕、色素沉着、皱纹和其他皮肤问题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发射高能量的二氧化碳...
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 导读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能拿多少钱呢?我们这一个月是208块。农村大多是买这种农保吧,刚...
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 原标题: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为何?多半是这4种原因,预防下 昨天小樱...
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原标题: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今天是2024年2月24日,阴历腊月二十五,今日立...
郑州银行大额存单利率:1、活期... 导读2022郑州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一、存款利率:1、活期存款:0.3%2、整存整取:三个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