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迎来通车,珠江出海口八门全部“缝合”,江门也将集齐“双通道”(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优势。江门区位条件实现历史性提升,侨务、能源、产业空间、生活生产等比较优势将充分释放,必将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大桥经济乘风起,江门如何把握住机遇?本期来论,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答。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讲席教授 谢丹阳>>
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这不仅是江门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部分,江门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这座横跨黄茅海的壮丽工程,再加上今年年中开通的深中通道,将显著缩短江门与珠江东岸乃至港澳地区的时空距离,为物流、旅游和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全球经验一再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并不足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真正考验一座城市能力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基础设施释放潜在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转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谢来风>>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加上2024年6月通车的深中通道,江门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双通道”新阶段。而对于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的大广海湾经济区而言,“大桥经济”的赋能作用将更为明显——通过深中通道与中山、深圳;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衔接港珠澳大桥后与香港基本都能实现“1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新的五年发展期,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定位,围绕大桥做好经济文章,畅通各类要素流动,最大程度释放“大桥经济”效应,是提升江门大广海湾区域发展功能作用、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平台的关键。
所谓“大桥经济”,是指通过跨江(海)大桥,畅通区域间人员、货物、资金、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深化区域间合作,对区域空间布局、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江门大广海湾具备打造“大桥经济”的良好基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永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教师陈瑶>>
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两廊”围绕珠江口东西两岸布局,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核心节点城市,同时也是珠江口西岸城市群的交通枢纽之一,理应在融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承接科创资源和产业资源溢出等方面走在前列。特别是,江门作为湾区唯一受到重点支持的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可连片大规模开发产业集聚区,并且实现了全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全布局,具备深度融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产业基础和平台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极大改善了江门与珠海、澳门等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有望为江门更好地对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科创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提供助力。如果说深中通道拉近了江门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时空距离,那么黄茅海跨海通道则是江门全面融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加速器。
博富控股董事、总裁 黎驹>>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今年6月深中通道开通后,江门年内迎来的第二个“超级工程”。作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西岸桥头堡,台山是这条跨海通道最直接的得益者之一,也很有机会成为最大得益者。
此前不久,省领导率队到江门调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情况,来到台山市高品质新居住示范区时,调研组勉励江门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继续探索,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多路径和参考。
台山是广东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无疑将为台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重大机遇。作为一名房地产企业负责人,笔者认为,必须抱持长期主义,深耕台山、赋能台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台山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
主持人:潘晓晨 张婧媛
【作者】
江门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