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当地时间10月10日,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正式揭晓,委内瑞拉政治反对派领袖玛丽亚·马查多凭借“为委内瑞拉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不懈努力”摘得这一奖项。这个结果一公布,全球目光都下意识投向了美国白宫——毕竟过去大半年里,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冲击诺贝尔和平奖所做的努力,几乎成了国际政坛最引人注目的“闹剧”之一。
早在今年1月特朗普刚上任时,他就开始念叨诺贝尔和平奖的事,到了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更是变本加厉,公开宣称自己上任后“解决了7场冲突”,从以色列和伊朗的对峙到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争议,把一堆和自己关联不大的和平进展都揽到自己身上。为了让这份“功绩”更有说服力,他还施压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要求对方让自己主持泰国和柬埔寨的和平协议签署仪式,甚至想把中国排除在签约现场之外,就为了独占聚光灯。
更别提10月8日,他抢先在自创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和平计划”第一阶段协议,当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还在白宫会议上专门递纸条,提醒他“尽快发帖子,确保第一个宣布”,那急切想给诺奖委员会留下印象的样子,连美国网友都忍不住制作恶搞图,给特朗普脖子上P了七枚诺贝尔和平奖章。
可特朗普这番“努力”,终究没能打动诺奖委员会。诺贝尔奖专家、历史学家阿斯勒·斯文早早就断言“特朗普今年不可能获奖,这一点我100%肯定”,理由很直接——诺奖委员会早在10月6日就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确定了获奖者名单,而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协议是10月8日才宣布的,根本赶不上评选。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从一开始就和诺贝尔和平奖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
他上任后不仅退出过巴黎气候协定,还大肆鼓吹化石能源,要知道诺奖委员会向来重视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他动辄对其他国家发动关税战,甚至威胁要夺取加拿大、格陵兰和巴拿马运河,这些举动哪一点沾得上“和平”的边?就连诺奖委员会的5位评委里,都有至少3人公开批评过他,主席弗莱德内斯曾指责他“竞选期间无端攻击媒体上百次”,评委克莱梅特更是直言他“上任百天就开始瓦解美国民主,摧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样的评价下,特朗普想获奖简直是天方夜谭。
有趣的是,在特朗普为诺奖忙得焦头烂额时,俄罗斯的态度反而耐人寻味。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此前就明确表示,“如果有人问我们,我们会支持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特朗普”,理由是“感谢他为推动乌克兰实现停火所作的外交努力”。但这份“支持”里多少带着点调侃的意味,尤其是在乌克兰提出“导弹换提名”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说,只要特朗普向乌克兰提供射程可达1500公里的“战斧”远程巡航导弹,并且能促成与俄罗斯的停火,基辅就会提名他角逐诺奖。
乌沙科夫对此直言不讳地表示惊讶,“泽连斯基竟然会游说让特朗普获诺奖,条件却是美国提供‘战斧’导弹,这意味着向他国提供武器也能赢和平奖?这种想法本身就很荒谬”。而普京本人虽然没直接评价特朗普冲击诺奖的行为,却在另一个关键问题上划出了红线——他明确警告,一旦美国向乌克兰交付“战斧”导弹,“双方在重启俄乌和平谈判方面取得的所有外交进展都将化为乌有”,还强调“没有美国军事人员的直接参与,基辅无法使用这些导弹”。
要知道“战斧”导弹部分型号最大射程能到2500公里,乌克兰要是拿到手,不仅能打到俄罗斯腹地,甚至能威胁到莫斯科,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表示,这种行为会让“乌克兰危机进入更严重的升级阶段,对俄美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现在诺奖得主已经尘埃落定,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奖项落了空,外界最关心的就是他接下来的反应。
英国《卫报》此前就报道,挪威政界人士已经在为潜在后果做准备,担心特朗普会因为没获奖而怒火中烧,甚至可能采取加税、要求挪威增加军费开支等报复手段,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宣布挪威为“敌国”。毕竟特朗普之前为了诺奖,连北约前秘书长、现任挪威财政大臣斯托尔滕贝格都找过,打电话希望对方帮忙运作,现在愿望落空,很难说他不会把怨气撒在挪威身上。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特朗普真的没拿到诺奖,他也未必会完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