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里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就跟《沉默的荣耀》中的“参谋次长”吴石一样,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以至于有人猜测吴石也是吴敬中的历史原型之一。
这种猜测当然没有可靠依据,因为历史上的吴敬中原名吴景中,是我党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回来却当了特务的“叛徒”,而吴石将军则是保定军校毕业后一直在军中供职,而且在1950年因叛徒出卖和联络员被捕而暴露牺牲了。
吴石绝不可能是吴敬中的历史原型,连“之一”都算不上,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因两位“吴将军”而产生联想:如果吴敬中是潜伏者,也像吴石一样濒临暴露被捕,他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补救、自保?
说吴敬中有一部分事迹是以吴石为历史原型,这当然是不靠谱的,但吴敬中是不是假叛变真潜伏,那可就难说了——跟吴石同样留学苏联的原军统临澧特训班副主任余乐醒(沈醉的姐夫,主持特训班工作)、原军统局行动处处长程一鸣,后来都跟我党恢复了关系:余乐醒在自己家浴室藏了一部电台,沈醉发现了也没敢告发(沈母深明大义,严禁沈醉乱说),程一鸣更是在1964年12月从“国防部情报局(原保密局)澳门组”少将组长的岗位上成功返回,带回的资料和设备,足够开一个小型“间谍设备展览”了。
军统局潜伏了多少我方人员,连1960年特赦的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云南游击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沈醉也不清楚,他在《军统内幕》中回忆:“在军统工作的大批叛徒中,有少数是冒充‘叛徒’打入军统,利用军统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的。解放后,我遇到一个人,过去在军统中工作多年,虽然特务们曾对他有过怀疑,但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所以只注意过他,却没有逮捕他。1963年他来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时见到我,谈到他过去把脑袋提着在军统中工作的情况,我才恍然大悟,使我对他为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到无比钦敬。”
沈醉遇到的那位“老同事”当然不是吴敬中(为了方便起见,咱们还是称吴景中为吴敬中),因为吴敬中从1950年开始,就离开了军界和特务系统(军统和保密局都是军队建制,在编人员都有军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等于“消失”了:有人说他在香港搞房地产,也有人说他在台湾砍甘蔗,但没有一部史料记载他的最终去向,沈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香港探亲访友,也没见到吴敬中——也许见到了,但因为特殊原因,沈醉不能写进回忆录。
吴石牺牲,吴敬中“消失”,都跟毛人凤有关:据保密局天津站最后一任站长、投诚自首后于1966年4月16日特赦的李俊才(有人说他就是李涯的历史原型)在《国民党保密局在天津的特务组织黑幕》一书中证实,吴敬中离开天津并不是执行“海峡计划”,而是眼看天津即将被围,就抢着上了一架飞机溜回了南京,然后就被毛人凤下令逮捕了。
吴敬中被关了不到一年,就由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小蒋“作保”,施施然走出羁押之地,两袖金风飞去了香港——这个替吴敬中作保的小蒋,就是《沉默的荣耀》中的“建丰同志”,别看他比毛人凤小十二岁,毛人凤在他面前,根本就直不起腰来。
同样是被毛人凤直接或间接下令逮捕,但两位吴将军的结局有天壤之别,由此我们也可以比较出他们最大的三点不同,其中第一点,就是学历不同导致的人脉关系不同。
吴石将军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第八期的陈诚和周至柔都是他学弟,按理说有“前参谋总长”陈诚和“现参谋总长”周至柔罩着,“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应该不敢动他才对,为什么这两个跟国防部长平级的参谋总长,就吓唬不住一个毛人凤?
说到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平级,咱们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蒋家王朝奇葩的官僚体系:参谋总长的全称叫“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总长”,看起来“参谋本部”是“国防部”的下属单位,但实际上两长平级,而且参谋总长兵权还大于“国防部长”,陈诚、顾祝同、周至柔说话,都比何应钦、白崇禧好使。
吴石虽然跟陈诚周至柔的关系都很密切,但“保定系”远不及“黄埔系”吃香,陈诚要不是娶了老蒋的干女儿,在东北战败后就可能会被一撸到底,绝不可能起复委用,又当了“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
吴石被捕,陈诚和周至柔的表现也大不相同:陈诚对吴石遗属提供了有力帮助,而周至柔连吴石最后的求援电话都不接,可见他是知道特务要去抓捕吴石的。
亲自登门抓捕吴石的保密局特勤组组长谷正文回忆:“晚上十点钟,我开始采取取逮捕行动。吴石见到我时,态度仍相当强硬,一副阶级比我高的神气:‘我是堂堂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你们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来抓人?(谷正文解释是传,不是抓)不管你们是什么单位来的人,我要见总长。’我说‘要见总长总长可以,我们陪你去,何况你要见他,他还不一定要见你’。吴石摇了电话到周至柔家:‘请接总长。’周至柔拒听电话,吴石右手轻轻将话筒挂上,沉默不语,直到进入讯问室之后,也一直保持缄默。”
当年的将军高级将领都比较会摆谱,电话都是副官或秘书先接,问明来电者姓名之后才请示长官接不接听,“周学弟”拒绝接听吴石的电话,摆明了是要撇清关系,而陈诚因为曾与小蒋有“储位之争”,也不敢过多说话,于是吴石不管是否承认自己是地下工作者,都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吴石不像吴敬中那样有“靠得住”的同学,而且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特工训练,这就是他与吴敬中的第二点不同:吴敬中称得上“情报专家”,而吴石则是“作战专家”,两人的“主攻方向”是不同的。
术业有专攻,吴石能取得那么多绝密情报并转交出去,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助手聂曦(原先是副官,暴露的时候已经不是了)和联络员朱枫,居然也不是专业特工。
我们综合分析可知,当时的苏联情报部门“格别乌”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挑选了一批有潜质的留学生进行政保技能培训,余乐醒和程一鸣都在其中,吴敬中应该也跟他们一同入选,否则就不会被戴笠派去当军统临澧特训班情报教官了。
可敬的吴石将军并不是专业特工,所以在变故来临时,难免有些举动失措,这才被资深特务谷正文一眼识破。
我们细看相关史料,毛人凤和谷正文都没有吴石为潜伏人员的直接证据,他们只是把信息碎片拼接成证据链,如果吴石镇定自若地矢口否认,一时间谁也拿他没办法:吴石与叛变的“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没有直接联系,朱枫也没有变节,吴石的“过错证据”只有那两张聂曦办理的两张通行证(朱枫一张,蔡孝乾的小姨子马雯鹃一张),这要是换成吴敬中,他会有一百种解释,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
吴石没有过硬的保护者,又不没受过专业特工训练,除了这两点,他还跟吴敬中有第三个先出差别,那就是吴石的身边,没有形成有效的“断线机制”,知道他身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像吴石那样高级且极为重要的潜伏人员,知道他身份的人越少越好,要是能控制在两人之内,安全系数就会翻倍,但不幸的是吴石并不像郭汝瑰那样只有董必武董老一个上级和任廉儒一个联络员。
如果吴敬中是潜伏者,他绝不会向第三个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而且还会主动出击,将谷正文那个级别的特务及早铲除——要是以《沉默的荣耀》为依据,吴石在自己办公室直接把谷正文枪毙了,毛人凤也拿他无可奈何:部长和参谋总长是正部级,国防部次长郑介民、参谋次长吴石都是副部级,保密局长毛人凤和二厅厅长平级。
这里顺便说一句,郑介民跟吴敬中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但郑介民是老蒋那边派过去的,当时跟吴敬中不算同一条战线,后来在中苏情报合作所倒是搭过班子——郑介民为中方所长,吴敬中为总务科长。
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干,吴石将军暴露牺牲,不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遗憾,读者诸君看了相关史料,也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如果吴敬中没有去执行海峡计划,而是一个假叛变真潜伏、代号“雪山”的地下工作者,他面临吴石一样的困境,会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自保和反击?